张爱萍当国防部长时,比彭德怀还硬,全球可能只有五个人降得住他! 彭老总的硬,是“亮剑”,是万马军中取上将首级的虎狼之威。而张爱萍的硬,是“铸剑”,是把整个国家的安危扛在肩上,一个子儿都不松的责任感。他的硬,是一种带着书卷气的、淬了火的钢,平时看着不显山不露水,一到关键时刻,比谁都顶得住。 张爱萍是1982年上任国防部长的。那会儿是什么光景?咱们国家刚开始改革开放,百废待兴,到处都要钱。军队的日子也不好过,流行一句话,叫“军队要忍耐”。很多人觉得,原子弹、氢弹咱都有了,可以歇歇脚了,把钱省下来搞经济。 这话听着有道理吧?可张爱萍不这么想。 有一次开会,讨论国防预算,气氛那叫一个沉重。有人就提出来,核武器的研制是不是可以缓一缓?张爱萍当时就站起来了,一米八的大个子,目光像鹰一样。他说:“原子弹、氢弹,那只是‘两弹’,我们手里才几张牌?你们是想让我们的国防力量变成‘没牙的老虎’吗?” 这话一出,全场鸦雀无声。 他还打了个比方,说:“你们只看到别人家的高楼大厦,没看到人家院子里藏着的猎枪。我们不能光着屁股追人家,手里没根打狗棍,谁都敢来欺负你。” 这话糙,理不糙。他力排众议,坚持要继续研制中子弹和核潜艇。 这就是他的“硬”——在国家战略安全问题上,半步不退!他不是看不到国家穷,但他看得更远:今天的“忍”,是为了明天的“不忍”。如果没有他这股子硬劲,我们的“神剑”事业可能真的会断线。 很多人不知道,张爱萍是个文武全才。能写诗,一手好字,还会摄影。但他干起工作来,那股子“霸道”劲儿,让很多人都怕。他对手下人要求极严,你写的报告,标点符号错了都得挨骂。他常说:“搞我们这行的,一个小数点就是一条人命,就是一场战争的胜败!” 他最烦的就是扯皮和官僚主义。有一次,一个重要项目因为几个部门互相推诿,进度停滞了。张爱萍直接把几个负责人叫到办公室,把文件往桌上一拍,眼睛一瞪:“今天这事儿不给我说清楚,谁也别想出这个门!耽误了国家的千秋大业,你们谁担得起这个责任?” 据说那天,几个平时挺牛的干部,在他办公室里站了足足两个小时,最后个个满头大汗,当场拍板解决了问题。 你说这硬不硬?彭老总的硬,是战场上的雷霆万钧。张爱萍的硬,是和平年代里,为了国家长远发展,跟自己人“较劲”的执拗。 这种硬,有时候比跟敌人打仗还难。 他抓“两弹一星”的时候更是如此。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他在现场用电话向周总理报告,那句著名的“起爆成功”,声音都带着颤抖。但成功之后,他没有半点松懈。从原子弹到氢弹,从导弹到核潜艇,每一步他都亲自盯着。 在那个技术、设备、人才都极度匮乏的年代,他就像一个最严苛的“监工”,带着一群顶尖的科学家和无数的无名英雄,硬生生从戈壁滩里、从算盘上,为我们国家锻造出了维护和平的国之重器。所以大家才送他一个外号——“神剑将军”。这把“神剑”,就是用他的硬骨头铸成的。 聊到这儿,这么个硬茬,谁能降得住他? 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邓小平同志。 张爱萍是邓小平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最得力的干将。他对邓小平,是发自内心的敬佩和信服。邓小平的战略眼光、改革魄力,正是张爱萍所追求的。所以,邓小平的话,他听。 第二位和第三位,得算毛主席和周总理。 这是老一辈革命家的情怀和信仰。张爱萍是从战火中走出来的,毛主席是他的引路人和统帅,周总理则是他具体工作上的直接领导。他对这两位伟人,怀有深厚的感情和绝对的尊重。当年组建人民海军,就是毛主席亲自点的将。周总理对国防科工事业的关心和支持,更是无微不至。对于他们的指示,张爱萍从来都是不折不扣地完成。 第四位,叶剑英元帅。 叶帅是我军德高望重的元老,在关键时刻总能起到定海神针的作用。张爱萍虽然性格刚直,但对叶帅这样的老帅,他保持着足够的尊敬。叶帅看问题站得高、看得远,顾全大局,他的意见和建议,张爱萍是会认真听取、仔细掂量的。 这第五位,就是他的夫人李又兰。 英雄配佳人,硬汉也有柔情。张爱萍和夫人李又兰相濡以沫几十年,感情极深。一个在外面顶天立地的男人,回到家里,总有一个能让他卸下所有防备和盔甲的人。夫人的话,可能不是命令,但一定是最好的“软化剂”。 所以,能“降住”张爱萍将军的,要么是拥有更高智慧和绝对权威的领袖,要么是德高望重的前辈,要么就是他内心最柔软的亲情。除此之外,任何想用权力、用官僚套路、用歪理来压他的人,门儿都没有! 他的硬,不是蛮横,而是一种清醒的执着。他早就看透了,尊严,只在剑锋之上;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手里没几件硬家伙,你在国际舞台上说话就没分量。 这就是张爱萍,一个比彭德怀还“硬”的国防部长。他的硬,为我们赢来了几十年的和平发展。
772团副团长王近山未经请示就伏击日军。战后他带着缴获的香烟找旅长陈赓请罪,避重
【4评论】【2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