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中文媒体今天(9月20日)报道:“美农业部长:台湾将在今后四年购买100亿美元的美国农产品......这是台湾劝说美国降低对其产品加征关税所做努力的一部分。” 台湾当局这阵子为关税的事急得团团转,美国对台湾的不少产品加征了关税,电子零组件、工具机这些台湾优势产业首当其冲。 为了让美国松口,当局想出了扩大采购的办法,可这算盘打得再响,也得有人买单。 台湾养猪协会的理事长最近愁眉不展,他知道一旦美国农产品大量进来,本地养殖业的日子只会更难。 之前当局放出要对美商品零关税的风声,养鸡户们就已经坐不住了,现在这么大规模的采购计划,更让他们觉得前路茫茫。 美国农场主那边倒是暂时松了口气,中西部的大豆仓库里,积压的存货已经堆到了天花板,这几年因为出口不畅,价格跌得厉害,不少农户都在社交平台上发视频诉苦。 中国市场这两年转向了巴西、阿根廷采购,美国大豆少了最大买家,正好台湾送来这么大一笔订单,相当于给他们找了个临时出路。 这笔交易最让人琢磨的是背后的代价,台湾政治大学的教授算了笔账,台湾对美农产品进口早就存在巨大逆差,去年从美国买了 46.5 亿美元农产品,卖到美国的却只有 9.1 亿美元。 现在还要四年花掉 100 亿,等于每年要多掏不少钱,更要命的是,为了讨好美国,台湾当局还打算对美商品实施零关税,这意味着本地的农渔产品、汽车和纺织品都会受到冲击。 台湾内部的争议早就摆上了台面,学界和工运团体开记者会,痛批当局为了关税优惠无条件屈服。 他们算过一笔账,如果全面对美开放零关税,钢铁、石化、塑胶这些产业都会被冲到,裁员、无薪假可能接踵而至。 劳工团体的理事长直言,当局光顾着和美国谈判,却没站在 1500 万劳动者的立场想想,这样的贸易政策只会让少数人受益,多数人遭殃。 市场规律终究是绕不开的,台湾农产品本来就依赖出口,这几年对大陆市场的销售大幅下滑,转而大量进口美国农产品,等于雪上加霜。 高雄的一个果农最近把释迦装箱发往日本,他无奈地说,大陆市场不好进,只能找更远的买家,而当局却在花钱帮美国农场主找市场,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让他想不通。 其实贸易合作本应是互利互惠的事,台湾需要稳定的关税环境,美国农场主需要市场,但用牺牲本地农业和产业安全换来的短期利益,终究是镜花水月。 就像有专家说的,台湾真正该做的是拓展多元化市场,恢复和大陆的经贸关系,而不是把经济问题当成政治筹码。 看着美国农场里重新转动的收割机和台湾农户紧锁的眉头,就能明白,健康的贸易关系从来不是靠花钱买出来的,而是建立在相互尊重和市场规律之上的。 这笔百亿订单背后的经济账,迟早要由台湾老百姓来买单。 参考资料:新浪财经《关税还没谈完 台湾当局承诺采购“百亿美农产品”!》
台湾天塌了从接近美国政府的5名消息人士处获悉,特朗普在今年夏天拒绝了向中国台湾
【13评论】【3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