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1943年,八路军区队长韩增丰中弹倒地,日军师团长大喜,第一时间跑过来验尸,谁知这时,韩增丰却猛然站起身,对着日军甩了一颗手榴弹! (参考资料:2013-12-31 中华英烈网——韩增丰) 在日军的口中,他有好几个绰号:“活张飞”、“韩疯子”、“韩猛子”,这些标签听起来是对他勇猛的肯定,但实际上却远远低估了他,人们只看到了他的疯狂,却没看到疯狂背后,是一个深思熟虑的战略家,一个真正的心理战大师。 他的力量,并非凭空而来,出生在河北平山的一个偏远山村,家庭相对富裕,父亲韩永年是个思想开明的豁达之人,甚至自己出钱建了小学。 这所小学,成了韩增丰思想启蒙的摇篮,教书的先生,恰好是位思想进步的共产党员,家风与师承,在他心里早早埋下了救国的种子。 韩增丰的很多胜利,压根不是靠硬碰硬打出来的,他擅长的是在开战前,就先从精神上把敌人击垮。 1941年,他曾单刀赴会,走进日军的谈判桌,对方开出的价码很诱人:石家庄警备司令,或是井陉煤矿一半的利润,他只是轻蔑地回应,煤矿是中国人的,带兵就是为了打垮你们,我们战场上见真章。 这一手玩得太漂亮了,他不仅当面挫败了日军的收买企图,更向所有伪军传递了一个清晰的信号:八路军的骨头,硬得很。 这种威慑力慢慢发酵,以至于后来他带部队活动,沿途的伪军炮楼都装聋作哑,任由他们大摇大摆地通过,形成了一片事实上的“非军事区”。 他最喜欢干“虎口拔牙”的事,突袭于底镇,把日军的重要仓库搬空;夜袭石家庄机场,一口气烧掉十几架飞机,这些行动的战果是其次,关键在于其象征意义。 石家庄是日军在华北的心脏,他偏要往心脏上扎针,直接导致日军师团长桑木崇明被撤职,这就是最高级的心理战,打的不是据点,是敌人的傲慢。 在装备和兵力都处在绝对劣势时,韩增丰把游击战术玩成了一门艺术,他手下的兵力名义上只是一个营,但他作为第八区队区队长,却有权指挥周边好几个县的游击队,这让他能跳出编制的限制,整合力量,去切断正太、平汉这样的交通大动脉。 他的战术,总是出其不意,解放温塘镇,他让四十名精兵化装成送慰问品的百姓,在敌人最松懈的时候发起突袭,全歼日军秋野中队。 为了端掉广灵县的“毛驴中队”,他利用一个地主儿子办婚宴的机会,让一路人马混进酒席,另一路埋伏在炮楼外,直接把中队长“毛驴”连同他那一百八十号人一锅端了。 最能体现他战术思想的,是赵庄岭反围攻,日军谈判失败后,恼羞成怒,三路重兵压过来,他没有死守,而是用少数兵力当诱饵,把主力部队全部埋伏在外围,硬生生把一场防御战变成了一场伏击战,毙敌三百,俘虏七十多。 1943年秋,他迎来了最后的任务,为掩护机关干部突围,在行唐县宋营村,他一次又一次带队冲杀,当最后一批干部安全撤离后,他身负重伤,倒在了一个碾盘上,他没有死,而是用超凡的意志力,伪装着,等待着。 日军第三任师团长林芳太郎,久闻其名,特意走上前想看看这个心腹大患,就在他靠近的瞬间,趴着的韩增丰猛然暴起,拉响了最后一颗手榴弹,他仰面倒下,脸上浮现出一丝满意的微笑。 林芳太郎被这惊天一击吓得连连后退,他不由自主地感叹出一个词:“刑天”——那个被砍下头颅,却依旧挥舞着兵器战斗的上古战神,出于敬畏,这位敌军将领命令军医为韩增丰擦洗包裹遗体,盖上毛毯后才撤兵。 韩增丰用生命完成了最后一次心理震慑,他不仅是“疯子”,更是智者,军区破例追授他上校军衔,家乡也更名为“光宇乡”,他像一座精神丰碑,永远矗立在那里。
“国军死了267位将军,而‘对方’只战死了一位将军!”93阅兵之后,台岛将军名嘴
【312评论】【28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