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76岁的于凤至不顾众人的反对,以每坪50美金的价格,买下美国一片荒地

浅笑对风吟 2025-09-24 10:47:06

1973年,76岁的于凤至不顾众人的反对,以每坪50美金的价格,买下美国一片荒地,面对外界的质疑,她置若罔闻,开始了一场未来的豪赌!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在吉林省怀德县的一个富裕商人家庭中,年幼的于凤至就展现出过人的聪慧。 她的父亲于文斗是当地著名的粮商,与奉系军阀张作霖交往甚密。 于凤至五岁开始读私塾,后来进入奉天女子师范学校接受新式教育,成为当时少有的知识女性。 1916年,在张作霖的极力主张下,19岁的于凤至与15岁的张学良结为连理。 婚后的于凤至展现出卓越的治家才能。 她将张府上下打理得井井有条,同时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她在怀德县创办新民小学,在沈阳建立同泽中学,推动当地教育事业发展。 1928年,张作霖在皇姑屯事件中遇难。 于凤至协助张学良稳定局势,实现了东北权力的平稳过渡。 在那个危急时刻,她展现出非凡的胆识和智慧。 1936年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被软禁,于凤至毅然选择陪伴丈夫度过艰难岁月。 从浙江溪口到贵州修文,她与张学良共同经历了四年的软禁生活。 这段日子里,她不仅要照顾丈夫的起居,还要应对特务的监视,生活异常艰辛。 1940年,于凤至被确诊患有乳腺癌,不得不赴美治疗。 临行前,张学良再三叮嘱:"你要活下去,孩子们要靠你,这个家也要靠你。" 抵达美国后,于凤至面临巨大的挑战。 语言不通、环境陌生,再加上严重的病情,让她倍感压力。 在纽约,她接受了比尔医生的治疗,经历了三次手术和痛苦的化疗过程。 治疗期间,她以惊人的毅力战胜病魔,但高昂的医疗费用也耗尽了她带来的积蓄。 为维持生计和子女教育,她开始刻苦学习英语,研究美国金融市场。 于凤至展现出非凡的商业头脑。 她最初从小额股票投资起步,凭借对国际形势的敏锐判断,在华尔街获得了可观收益。 每天清晨,她都会仔细阅读《华尔街日报》,研究市场动态。 她特别关注国际政治局势对股市的影响,经常能做出准确的预测。 随着资金积累,她将目光投向房地产领域。 1973年,她以每坪50美元的价格在洛杉矶购入一块荒地,六年后该地块价格飙升至每坪3万美元,增值600倍。 她还购入了两栋豪华别墅,其中一栋为美国前总统里根曾经居住过的房产。 尽管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成功,于凤至始终心系张学良。 她将大部分资产登记在张学良名下,期待有朝一日能与他共享这些财富。 她在洛杉矶玫瑰园公墓购买了两块相邻的墓地,希望最终能与丈夫合葬于此。 每个周末,她都会去墓地打扫,静静地坐在那里,思念远方的丈夫。 怎料,1964年,于凤至收到了张学良的离婚协议。 为了成全张学良与赵四小姐的婚姻,她忍痛在离婚协议上签字,但仍以"张于凤至"自称,始终视自己为张家人。 签完字后,她独自一人在房间里坐了很久,泪水无声地滑落。 晚年时期,她将大部分时间用于管理资产和关注中国政局变化。 她每天都会阅读中文报纸,了解祖国的动态。 1990年3月20日,于凤至在洛杉矶寓所逝世。 临终前,她仍惦记着张学良的安危,并立遗嘱将全部遗产留给他。 她的卧室里一直摆放着与张学良的合影,书桌上放着未写完的信件。 次年,张学良获释后赴美,在于凤至墓前痛哭不已,最终却选择与赵四小姐合葬于夏威夷。 于凤至的一生,从一个传统家庭的贤妻良母,成长为独立自强的商业女性,其间的转变令人感慨。 她始终保持着对中国传统家庭观念的坚守,同时又展现出适应新时代的勇气和能力。 她的故事不仅是一个女性的个人传奇,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变迁中个人命运的多舛与坚韧。 在洛杉矶的别墅里,她留下的那些书信和照片,至今仍在诉说着这个非凡女性的一生。 主要信源:(齐鲁壹点——于凤至苦等张学良50年:生前买豪宅临终留空墓)

0 阅读:0
浅笑对风吟

浅笑对风吟

关注我,一起看一看人间万千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