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美国刮起反印度的浪潮?原因其实很简单:现在不止是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都在反印度,印度人蛮厉害的,在各行业印度人混的风生水起,而且变成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 微软、谷歌、IBM的CEO全是印度人,硅谷每三家初创公司就有一家是印度人开的,印度裔家庭年收入中位数12.8万美元,比白人家庭高两倍! 但问题也来了:波音公司因为印度裔高管乱扩张,员工从1000人暴增到2万,结果飞机老出事故;星巴克换个印度裔CEO,股价直接腰斩,人一走股价又涨了20%。 更气人的是,印度人在硅谷“抱团”太狠,一个印度高管上任,立马提拔几十个印度下属,开会直接说印地语,把其他族裔当空气。 印度人在澳大利亚干的事更绝,他们把教育当成了“提款机”,世界银行数据显示,2023-2024年,在澳印度留学生往海外汇了80亿澳元,相当于澳洲红酒行业一年的产值!澳洲教育产业赚的钱,全被印度人汇走了。 更坑的是,很多印度“假留学生”通过低价野鸡学校入境,超时打黑工,钱全寄回印度,本地经济一点好处没捞着,澳洲媒体算了一笔账:学生签证发得越多,钱被汇走的越多。 印度人不仅在经济领域“称王”,在政治上也让西方精英慌了神,美国国会里有个“萨莫萨党团会议”,有个叫罗希特·卡纳的成员,居然推动取消对印度军购俄制武器的制裁。 加拿大2025年大选,22名印度裔议员当选,占议会总数5%;英国首相苏纳克在唐宁街10号点排灯节油灯的照片。 这种渗透让西方人很不舒服:当印度口音主导硅谷会议,当“全球印度人”形成独立于西方体系的网络,欧美感受到的不仅是经济竞争,更是一种“文明主导权”的危机。 美国当初想扶印度当“对抗中国的接班人”,结果扶了个“扶不起的阿斗”,中国GDP蹭蹭往上涨,供给链越来越强,而印度GDP增速掉到5.4%,制造业一塌糊涂,基础设施烂得要命。 更气人的是,印度政府一边高喊“Make in India”,一边对小米、OPPO等中资企业开天价罚单,还要求核心高管必须是印度人,甚至直接让塔塔集团接管纬创资通的iPhone代工厂。 制造业不行,印度就在金融、软件领域和美国抢饭碗,印度裔主导的外包公司接了美国60%的客服业务,软件工程师占硅谷技术岗位的35%。 这场反印浪潮,说白了就是西方在全球化退潮期的“集体焦虑”,中国在制造业领域一骑绝尘,美国没办法,只能把印度当“备胎”,结果发现,这“备胎”不仅没帮上忙,还在高端产业上和自己抢饭碗。 印度既没有中国那种“全国上下一条心”的劲儿,也不想当西方听话的“小弟”,它想学中国,结果只学了个“嘴上功夫”;它想当西方伙伴,结果和俄罗斯、伊朗搞关系,甚至在阿富汗问题上和中国合作。 更搞笑的是,当中国六代机亮相、AI技术突破时,美国的反印情绪直接拉满,为啥?因为中国的成功证明了“不用印度移民也能搞科技”,而印度裔还在强调“美国离不开印度技术人才”。 但历史总是爱开玩笑,当年英国用东印度公司统治印度时,哪会想到这个“皇冠上的明珠”现在能搅动全球?今天的反印浪潮,说不定就是印度真正崛起的开始——当咖喱味飘进西方权力核心,当印度口音定义全球技术标准,这个世界,早就不是西方说了算的时代了!
去印度吧,我包你回来没意见了
【2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