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们,K字签这事儿最近可太火了!不少网友都打电话给移民局,要求举行听证会,可不

静静香吖 2025-10-01 12:16:10

家人们,K字签这事儿最近可太火了!不少网友都打电话给移民局,要求举行听证会,可不是瞎起哄。​分明是大家心里的公平秤在晃悠!说好的抢全球科技人才,结果“知名高校”没名单,STEM本科就能来,这门槛也太模糊了。 一则新政搅动了舆论场。根据国务院签署的第814号令,中国从今天(2025年10月1日)起正式新增K字签证,专门发给“入境的外国青年科技人才”。 四部门负责人在解读政策时明确,K字签证面向从境内外知名高校或科研机构STEM专业毕业并获得学士及以上学位的外国青年,或在上述机构从事相关教育科研工作的人才。 与现有签证相比,K字签证的最大亮点是“不要求国内有聘用或邀请单位”,申办流程更为便利,并在入境次数、有效期和停留期方面提供更多优惠。 K字签证的推出标志着中国正积极参与全球科技人才竞争。这一政策转变发生在国际人才流动格局重塑的关键时期。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曾对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和的人才制度体系作出部署,K字签证正是落实这一部署的具体举措。 司法部、外交部、公安部、国家移民局负责人在答记者问中表示,中国发展需要世界人才的参与,中国发展也为世界人才提供机遇。 与美国H-1B签证的雇主驱动模式相比,K字签证无需雇主担保、无抽签配额限制的特性展现出显著灵活性。 有评论指出,在一些国家收缩内顾、排外倾向抬头背景下,中国敏锐抓住重要机遇,及时出台政策,这对我国未来发展必将带来深远影响。 K字签证政策公布后,舆论反应并非一片叫好,而是夹杂着诸多疑虑。这些担忧直指政策执行中的透明度和公平性问题。 “知名高校”这一关键概念的模糊性成为争议焦点。政策没有明确界定哪些学校算知名高校,留下了巨大的解释空间。 民众担忧标准执行过松可能导致K签证成为低质留学生“蹭福利”的通道。 更深刻的忧虑在于本土人才产生的“相对剥夺感”。当国内青年在“卷学历拼实习”中艰难内耗时,K签证却为外籍人士提供“超国民待遇”。 一位网友的疑问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我们自己的孩子熬夜搞科研,为什么海外本科生能轻松来华抢机会?” 面对汹涌的舆论质疑,有必要澄清对K字签证的一些误读。K字签证持有者并不能直接凭此签证在中国工作。 根据规定,持证人入境后可从事的是“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交流及创业、商务等活动”。 交流指的是短期访问学习、参加会议论坛、科研考察等;创业指向在中国成立公司;商务则包括采购商品、参加展会等。 这些活动并不包括受雇于中国公司从事一般性工作。也就是说,外国青年并不能拿着K字签证直接来华打工。 真正的风险在于K字签证可能成为来华打工的“过渡签证”。那些水平不高的外国留学生毕业后可先申请K字签证逗留在中国,慢慢寻找工作机会。 一旦找到合适工作,他们便可申请将签证变更为工作签证,这确实可能挤占部分中国年轻人的工作机会。 抛开国内争议,K字签证在国际舞台上引发的反响值得关注。这一政策被视为中国在全球“抢人大战”中打出的战略牌。 印度媒体已积极报道K签证申请攻略,社交媒体讨论度飙升。这对印度STEM毕业生颇具吸引力,因为他们正面临美国H-1B签证费用大幅提高至10万美元的压力。 K签证的推出显示中国正试图通过移民政策创新对冲美国收缩政策,直击H-1B签证的痛点。 毕马威中国在解读政策时指出,K字签证的核心便利化优势在于让持证人能更灵活地安排在中国境内的活动,有效开展多元化科技文化交流。 政策条例已经颁布,K字签证从今天起正式实施。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人才签证

0 阅读:0
静静香吖

静静香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