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灿荣教授有句话说得特别对。 他说毛泽东时代是给中国搭了个工业化的“毛坯房”。 改革开放只是做了“精装修”,没这个毛坯房,你装修个啥? 很多人看不到那个年代的价值,从一穷二白起家,硬是靠着“一五计划”的156个核心项目,建起了完整的重工业体系。到1978年,工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从1952年的18%直接干到了49%,这速度谁见过。 别觉得“毛坯房”不起眼,当年连铁钉都叫“洋钉”,火柴叫“洋火”,全国工业底子薄得像张纸。156个项目落地后,鞍山钢铁、长春一汽、沈阳机床这些巨头拔地而起,才算真正有了工业的“筋骨”。 就说长春一汽,1956年造出第一辆解放牌卡车时,全国上下都沸腾了。在此之前,中国连组装汽车的能力都没有,是这个项目硬生生撑起了中国汽车工业的第一步,这哪是简单的工厂,是工业自信的起点。 那时候的人拼得真叫一个狠。为了赶工期,工人师傅们吃住在工地,白天扛钢材,晚上学技术,没有精密设备就靠手算,没有先进工具就靠力气。156个项目只用了五年就基本建成,靠的全是这份不服输的劲头。 有人说那个年代穷,可穷的时候不搭好架子,哪来后来的发展?1978年时,中国已经能自己造拖拉机、机床、发电设备,甚至能搞出“两弹一星”。这些硬实力,不是凭空冒出来的,全是“毛坯房”里打下的基础。 改革开放后搞经济,要是没有之前的重工业体系,怎么建工厂、修公路、造机器?就像盖房子,先有承重墙和框架,才能铺地板、刷墙面。把“精装修”的功劳单独拎出来,忘了“毛坯房”的根基,根本不符合事实。 当年参与“一五计划”的老工人,现在很多都八九十岁了。他们常说,当年没想着要啥回报,就想让中国不再受欺负,不再看别人脸色。这份家国情怀,比任何数据都更能说明那个年代的价值。 我们回望历史,不是要厚此薄彼,而是要看清来路。没有毛泽东时代打下的工业基础,就没有后来改革开放的底气,更没有今天中国制造业大国的地位。这份传承,必须看得明明白白。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金灿荣教授有句话说得特别对。 他说毛泽东时代是给中国搭了个工业化的“毛坯房”。
开心唠唠嗑
2025-10-01 15:30:39
0
阅读: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