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不允许联合国搬迁,印度却大胆提议另起炉灶,建立一个“小联合国”,这个提议可行吗? 2025年夏,南非约翰内斯堡金砖峰会的会场里,空气里藏着微妙的张力。 印度代表在发言席上举起“小联合国”草案副本时,巴西代表悄悄点头,美国观察员却皱着眉在笔记本上快速记录。 这个被印度反复打磨了两年的提议,从2023年G20峰会上的隐晦提及,到如今正式摆上多边舞台,早已不是简单的“另起炉灶”,而是全球南方与传统大国在地缘博弈中,一次关于“话语权”的试探。 印度最早的想法萌芽,藏在2023年G20峰会后的一场私下会面里。 当时印度外长苏杰生拉着印尼、南非代表,在巴厘岛的酒店露台抱怨:“联合国安理会讨论非洲粮食危机,美国却硬要先表决乌克兰制裁草案,我们的声音永远排在后面。” 那次谈话后,印度开始秘密起草“补充平台”方案,最初名字不是“小联合国”,而是“全球发展协作论坛”,核心是想绕开安理会的否决权,把可持续发展、气候融资这些发展中国家关心的议题,从“大国博弈的附属品”变成核心议程。 为了争取支持,印度还特意把自己推动的“气候融资专项基金”嵌入方案,承诺新平台成立后,优先解决小岛国的海平面上升应对资金——这招确实打动了不少太平洋岛国,2024年斐济、瓦努阿图等国就公开表态支持。 但理想刚落地,就撞上了“资源博弈”的硬墙。 2024年底,印度派特使去利雅得找沙特王储谈启动资金,原本想让沙特牵头,联合阿联酋、卡塔尔出一笔“种子基金”,结果沙特当场提了条件:“新平台必须设立‘能源安全工作组’,把石油定价机制纳入讨论。” 这让印度犯了难——如果答应,会得罪依赖低价能源的孟加拉国、斯里兰卡;不答应,又拿不到关键资金。 更尴尬的是,当时印度自己还欠着联合国2000万会费没交,特使回来后私下吐槽:“连现有的钱都没缴清,怎么说服别人投新的?” 这种矛盾在2025年纽约草案听证会上被欧美抓住把柄,美国代表直接拿出数据:“2024年联合国欠费10亿美元,发展中国家占了60%,现在要建新平台,谁来保证资金可持续?” 比钱更难的是“地缘博弈”的拉扯。 印度一开始想把“小联合国”总部放在新德里,理由是“位于亚洲中心,方便发展中国家参会”,结果印尼立刻跳出来反对,提议放在雅加达,还联合马来西亚、泰国说“东南亚基础设施更完善”; 巴西则主张放在里约热内卢,强调“要平衡亚洲的主导权”。 更微妙的是中国的态度,2025年下半年,中国在联合国提出“联合国改革补充方案”,主张“在现有框架内扩大发展中国家安理会席位”,而非另建平台。 这其实是对印度提议的间接回应:不是反对理念,而是担心新平台会分散现有体系的力量,反而让发展中国家更难形成合力。 俄罗斯虽然第一时间表态支持印度,私下却给印度提了个“小要求”:“新平台要允许俄罗斯在中亚的水资源合作项目优先立项”,本质上也是想借新平台巩固自己的地区影响力。 就连印度自己,也没完全想清楚“小联合国”的定位边界。 2025年3月,印度在草案里加了一条“危机调解机制”,说新平台可以参与地区冲突斡旋,结果立刻被巴基斯坦质疑:“去年克什米尔边境冲突,印度连联合国观察员都不让进,现在要新平台调解别人的冲突,谁信?” 这番话戳中了印度的软肋——作为争议地区的当事方,印度在“中立调解”上的公信力本就不足,这条内容最后只能悄悄删掉。 还有欧美国家的隐性抵制,2025年6月,欧盟以“不符合国际法框架”为由,拒绝派代表参加印度组织的“预备会议”,还游说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也不参与,导致原本计划20国参加的会议,最后只来了14国。 如今,这场提议的热度渐渐从“激进构想”变成了“务实探索”。 2025年底的最新进展是,印度不再执着于“小联合国”的名头,而是把草案里的核心内容,拆解进了金砖国家的“新开发银行”和“上合组织发展基金”: 比如在新开发银行设立“粮食安全专项贷款”,在上合组织里加开“中小企业跨境合作论坛”,相当于把“另起炉灶”的想法,变成了“在现有多边机制里嵌新模块”。 这种妥协反而带来了进展,2026年初,巴西、南非已经同意在金砖峰会上正式启动“粮食安全专项贷款”,首批10亿美元资金将用于非洲萨赫勒地区的灌溉工程。 说到底,印度的“小联合国”提议,更像是一场“投石问路”。 它没真正解决“大国博弈”“资金短缺”“地缘平衡”这三大难题,但确实把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焦虑”摆到了全球台面。 来源:印度:若今年还不能“入常”,就退出联合国,组建“新联合国”--观察网
墙倒众人推,印度这次是真没统战价值了,联合国第80届大会上,土耳其、沙特、马来西
【1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