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届网友的脑洞,怕不是黑洞做的?”2025年的互联网,每天都在上演“抽象狂欢”——从雪王江南采风时“社死式”卡在秋千上,到瑞幸把唐朝外卖员和现代骑手玩成谐音梗;从向佐穿女装直播6000万人围观,到AI短剧里九尾狐尾巴炸成鸡毛掸子……“搞抽象”三个字,早已从亚文化圈层的自娱自乐,变成品牌、网红、普通人的“流量密码”。 抽象:年轻人的情绪解压阀 为什么“抽象”会火?答案藏在当代年轻人的生存状态里。当“内卷”变成日常,“996”压得人喘不过气,当“躺又躺不平,卷又卷不赢”成为集体焦虑,抽象文化就像一根“情绪出气筒”。 比如向佐在《门前宝地》里的“巴掌名场面”——和情人告别时突然转身扇自己一耳光,这段“无厘头表演”被网友做成鬼畜视频,播放量破亿。大家笑的哪里是向佐?笑的是自己加班到凌晨时对着镜子发疯的影子;笑的是被甲方折磨到崩溃却还要保持微笑的荒诞。就像网友说的:“抽象不是傻,是把生活的苦嚼碎了,吐成段子。” 这种情绪在品牌营销里被精准捕捉。瑞幸和《长安的荔枝》联名时,把唐朝“外卖员”和现代骑手对比,推出“一骑红尘妃子笑,瑞幸骑手已疯”的梗,长安的荔枝职场生存指南话题阅读破亿。品牌没讲产品多好,而是用“抽象对比”让年轻人找到共鸣:“原来古人送荔枝和我现在送外卖一样惨!” 抽象:品牌的“破圈加速器” 如果说以前的品牌营销是“广而告之”,现在的抽象营销就是“玩而共之”。 海尔的“高管天团”堪称经典。CEO周云杰带着一群高管跳女团舞、解答用户问题,周云杰那句“不满意就退货,我亲自给你送”被网友玩成表情包。这种“反差萌”让海尔从“家电品牌”变成“会玩梗的活人”,粉丝暴涨百万。 更绝的是抽象营销的“低成本高回报”。雪王“江南采风”时,在绍兴秋千上“社死”的视频,26万点赞背后是零成本的自然传播。网友一边笑“雪王紧绷得像第一次约会”,一边自发二创,把雪王P进各种名画里,活生生把一个奶茶IP变成“互联网显眼包”。 但抽象不是“乱搞”。古茗曾借鉴“舔狗罪”创意,让员工戴“手铐”谢罪,结果被网友骂上热搜:“当代牛马已经到这个程度了?”这就是抽象的“雷区”——当荒诞变成冒犯,当解压变成压抑,抽象就会“翻车”。 抽象:一场全民的情绪狂欢 抽象的走红,本质是一场“沉默的大多数”的集体发声。当严肃变成虚伪,当说教变成负担,年轻人选择用“抽象”解构一切:把压力变成段子,把规则变成游戏,把“不正常”变成“新常态”。 就像听泉鉴宝的直播间,网友发来奥特曼佛祖、山水画版《猫和老鼠》鉴宝,主播一句“去沉淀吧”(意思是假货)引发满屏“哈哈哈”。这种“荒诞互动”里,藏着年轻人对“必须正经”的反叛——谁说生活一定要有意义?有时候,“没意义”本身就是意义。 但抽象不是终点。当AI短剧用“九尾狐尾巴炸成鸡毛掸子”收割流量,当抽象变成流水线上的“梗工厂”,我们也要警惕:别让抽象变成新的“信息茧房”,别让解压变成逃避。 2025年的互联网,“抽象”早已不是小众游戏,而是一场全民参与的情绪狂欢。它像一面镜子,照出年轻人的疲惫与幽默,也照出品牌的焦虑与创新。 最后想问:你最近“搞过抽象”吗?是被某个段子笑到,还是自己创造了梗?评论区聊聊,毕竟——“抽象的快乐,要一起分享才更抽象!” 来源:头条热搜
外卖骑手抢不到麦当劳?真相扎心了。不是平台偏心,是人家压根没把单子放出来。
【26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