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77年,唐朝宰相元载在被处死前,唐代宗李豫问了他一个问题:“你已有数不尽的钱财,为何还要这么贪?”谁料元载冷笑着说了一句话,让皇帝半晌无言。 777年,长安刑场上,元载被剥去紫袍,围观的百姓挤满了,都在看他。 这个曾权倾朝野的宰相,此刻浑身污泥。 就在三天前,他还是大明宫里说一不二的权相。 可没想到,三天后一转身竟变成了阶下囚? 元载的故事,要从742年说起。 那时的他,还是邠州新平县一个小小县尉,穷得连给老母抓药的钱都要借。 但他有个本事,读书。 史书记载,这人“性敏惠,博览子史,尤学道书”。 741年,唐玄宗晚年崇道,全国招考道学人才,元载应试高中,被授为邠州新平县尉。 这是他仕途的第一步,从九品的小官,相当于如今的县公安局长助理。 接下来的二十年,元载像台上了发条的机器。 从县尉到县令,从州司马到京官,他用了十五年时间,爬到户部侍郎、度支使的位置。 这不是靠运气,是他真的“能熬”。 写得一手好公文,算得清钱粮账,更重要的是,他懂得“藏锋”。 直到天宝年间,他攀上了人生最重要的贵人,宦官李辅国。 李辅国因拥立肃宗有功,成了皇宫里的“隐形皇帝”。 元载的妻子与李辅国的妻子同族,这层姻亲让他成了李辅国的心腹。 肃宗去世后,代宗继位,李辅国权势更盛,直接把元载推上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之位。 这一年,元载50岁,从寒门小吏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用了整整三十年。 元载的宰相生涯,开局还算清醒。 他帮代宗收拾了专权的宦官李辅国。 762年,李辅国夜闯宫闱意图不轨,元载联合刺客砍了他的脑袋。 接着,他又设计除掉了另一个权宦鱼朝恩。 代宗感激他,封他为“许昌县子”,赏赐宅邸、金银,元载却渐渐变了。 元载开始觉得,自己才是大唐真正的主人。 他在政事堂设“小密室”,排斥异己。 更可怕的是,他把“捞钱”变成了理直气壮的事业。 最夸张的是抄家时的发现。 府库里堆着八百石胡椒。 胡椒在唐朝有多金贵? 西域商队冒死穿越沙漠运来,一斗能换十石米,寻常人家只在祭祀时撒一小撮。 元载家的胡椒,够全长安百姓敞开吃三年。 还有南海进贡的珊瑚树,高八尺,比皇宫里的还粗。 波斯商人进献的玛瑙盘,雕着西域神话,他随手拿来装瓜子。 代宗不是没察觉。 有次他路过元府,见门庭若市,车马云集,回去后对宦官嘀咕:“元相的门槛,怕是要被求告的人踏平了。” 可他没深究。 毕竟安史之乱刚过,朝廷需要能干事的能臣。 直到777年春,一份密折递到他案头。 “元载私铸铜钱、勾结藩镇、甚至派人监视禁宫。” 777年,代宗在含元殿召见元载。 “你可知罪?”代宗把密折甩在案上。 元载跪在地上:“臣贪财,可臣从未谋逆。” 代宗冷笑:“谋逆?你派人在朕的汤药里加药,让朕连咳半月;你在洛阳建‘私庙’,规格超过太庙;你抄没的胡椒,能堆成山。这些,还不够?” 元载突然抬头:“陛下要臣不贪?陛下富有四海,陛下可曾说过‘够了’?权力才是最紧要的!臣掌盐铁、管度支,才知道这天下财富,不过是权力手里的胡椒。陛下要,臣给;陛下不要,臣囤。权力如盐啊,陛下!” 殿内死一般寂静。 元载的话,像把刀剖开了权力最隐秘的伤口。 皇帝坐拥天下,何尝不是被“权力”这个无底洞喂养着? 他要万国来朝,要八方进贡,要臣子匍匐脚下。 这和元载贪胡椒,本质上都是对“占有”的饥渴。 半晌过后,,代宗只说了三个字:“带下去。” 元载的结局比史书更惨烈。 他在长安西市被斩首,尸体被肢解,首级挂在朱雀门示众。 妻子王氏和三个儿子全部赐死,族人被流放岭南。 更屈辱的是,代宗命人挖开元载祖坟,劈棺弃尸,拆毁他在长安、洛阳的宅邸,连家庙的牌位都砸了。 为何对一个死人如此赶尽杀绝? 史书记载“中外咸恨”,但更深层的,是代宗要彻底抹去这个“权力如盐”的警告。 元载死后,代宗大病一场,晚年再没信任过任何一个宰相。 直到784年,他的儿子唐德宗继位,才为元载平反,追复官职,改葬他。 德宗或许明白,元载的悲剧,不在他贪,而在权力本身。 再大的权,再多的钱,若守不住心里那杆秤,终会被权力的盐,腌成一具空壳。 主要信源:(中国经济网——贪污史上的黑色幽默 唐朝贪官因贪污胡椒丧命)
今日话题:为什么许仕林中状元地位那么高???网友甲:当地县令七品,许仕林考上
【10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