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立志 毛主席十三岁那年,和弟弟毛泽民及另一个亲戚家的孩子给祖父拜年,堂叔问道:“你们三个读书的伢子,长大后都想做什么?”亲戚家的孩子首先答到:“我要做有钱的人,”毛泽民想了想说:“我要做不受欺负的人。”最后轮到毛主席,只见他不慌不忙地说:“我要做掀天揭地的人”在座的人听了无不惊讶。 读小学时,很快就不能满足少年毛主席如饥似渴的求知欲了。毛主席要去长沙读书,临行时,毛主席抄了一首诗送给表兄文鉴泉和文运昌:“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1911年春,毛主席自己担着行李走到湘潭城,从那里乘船到长沙,开始了新的求学生活。 在长沙读书时,有一次,在一个暴雨、雷电交加的黑夜,毛主席浑身湿透的来到蔡和森家里,原来毛主席刚从岳麓山下来,他说这是为了体会《书经》上“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迷”那句话的情味,并借以锻炼自己的胆量。毛主席那时在自己的日记里写道: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 1915年新青年出版后,经过杨昌记的介绍,毛主席成为它的最热心的读者。毛主席特别喜爱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的文章,经常把文章中最精辟的地方整篇整段地抄在自己的笔记本上,然后加上自己的评论。1918年7月,蔡和森到达北京之后,还特地写信嘱咐即将赴京的肖子升:“润兄重要笔记带来为好。”朋友们当时都这样打趣地也是尊敬地形容毛主席:“身无半文,心犹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