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大哥和他的车火了! 不是因为车多贵, 也不是因为人多帅,而是因为他花了50多

名城探寻 2025-10-25 13:58:39

这位大哥和他的车火了! 不是因为车多贵, 也不是因为人多帅,而是因为他花了50多万从新疆开到了迪拜,让中国蓝牌在全色车牌当中格外耀眼。 没人知道,这位被网友称作“自驾狠人”的大哥叫王磊,是新疆乌鲁木齐一家建材店的老板,之前最远只自驾到过青海湖。 他后来在短视频里说,三年前刷到有人自驾跨境到欧洲的视频,就盯着屏幕里的中国车牌琢磨:“能不能把咱们的蓝牌开到更远的地方?比如迪拜——小时候看新闻总说那是‘沙漠明珠’,想亲自去看看,还想让那儿的人知道,中国新疆也能开车到这儿。” 这个念头藏了三年,直到去年才敢跟家人提,老婆一开始哭着反对,说“2万公里一个人,万一出点事,家里怎么办”,他没辩解,只是每天下班就坐在电脑前查资料,把每个国家的签证要求、车辆入境规定抄在笔记本上,半年下来写满3本,连“哈萨克斯坦哪个边境站周末不办公”“伊朗高速服务区能不能补给”都标得清清楚楚。 出发前一个月,王磊把开了五年的SUV送去改装,加了副油箱能多装60升油,车顶装了行李架,后备箱塞满备用零件——4个备胎、机油、防冻液,还有压缩饼干和瓶装水,连太阳能充电宝都带了两个。 有人劝他“找个伴儿,路上有个照应”,他摇头说“不是不想,是怕耽误别人——我想停就停,想仔细看哪个小镇就多待两天,一个人更自在”。 真正上路后,麻烦比他想的还多:在土库曼斯坦遇到沙尘暴,能见度不到10米,他只能把车停在路边,裹着睡袋在车里待了整整一天,饿了就啃饼干,渴了只敢抿两口矿泉水; 到伊朗边境办手续,工作人员对着他的ATA单证册(跨境车辆通关文件)看了半天,用不太流利的英语问“你一个人从中国新疆开过来?”,确认后赶紧叫同事过来帮忙,还给他递了杯热茶,说“很少见中国人自驾来这里,你很勇敢”。 最让王磊记挂的不是克服了多少困难,是路上遇到的那些“意外温暖”。在乌兹别克斯坦的一个小镇,他的车胎被碎石扎破,蹲在路边换胎时,一个戴白帽子的老人拎着工具箱过来帮忙,手指粗糙得全是老茧,却把螺丝拧得又快又稳。 后来老人拉着他去家里吃抓饭,虽然语言不通,老人就用手比划着“中国”“好”,还拿出家里的旧照片,指着上面穿工装的中国人说“你们帮我们修过公路”。 到迪拜那天,他把车停在帆船酒店附近,刚熄火就围过来一群人,有游客也有当地人,拿着手机拍他的车牌,有人用中文问“这是中国车牌吗? 从中国开过来的?”,他点头说“从新疆来,开了22天”,人群里立刻响起掌声,一个华人小伙子过来拍他的肩膀,说“兄弟,你太给中国人长脸了!”,他说那一刻自己鼻子有点酸,之前所有的累好像一下子就散了。 面对“花钱遭罪”的说法,王磊一点都不生气。他在直播里算过一笔账:油费18万、过路费和签证费12万、车辆维修费8万,剩下的14万里,有6万是给路上遇到的困难家庭买生活用品——在哈萨克斯坦遇到一个单亲妈妈带着孩子卖水果,他买了两箱苹果,还塞了些钱;在伊拉克边境的难民营,他捐了10箱矿泉水和饼干。 他说“这50多万没花在奢侈品上,花在看世界的路上,花在让别人看到中国车牌上,怎么算遭罪?”有网友问他“下次还会这么折腾吗?”。 他笑着说“等歇够了,想把车开去非洲,让中国蓝牌再多走几个地方”——他从没想过要炫耀什么,只是觉得,中国的车能跑这么远,中国的普通人也能凭着自己的劲儿,把家乡的名字带到更远的地方。 王磊的事火了之后,很多人开始讨论“自驾跨境到底值不值”。但在他身上,我们看到的不只是一场“花钱的旅行”,更是一种对热爱的较真,对家国的低调自豪。 他没喊过什么口号,只是用车轮丈量土地,让中国蓝牌在异国街头发光。这种“折腾”,不是任性,是普通人用自己的方式,告诉世界“中国,在这里;中国新疆,在这里”。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1
名城探寻

名城探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