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监停火”一边遭炮击?美无人机部署加沙,暴露停火脆弱性 美军无人机刚在加沙上空展开停火监视,以军的炮击就再度打破平静。当地时间24日,美军获以色列同意启动无人机侦察飞行的消息刚传出,加沙中部代尔巴拉赫以东就遭遇以军袭击,造成至少两人死亡。这场“监视与炮击”的同步上演,如同撕开停火协议的一道裂口,将其深层的脆弱性暴露无遗——美军的空中监视非但未能成为和平屏障,反而成为停火根基松动的见证。 脆弱性一:协议本身的“先天缺陷”,为冲突留足空间 加沙停火的脆弱,早在协议签署时就已埋下隐患。这份由美国斡旋的临时协议不仅内容粗疏模糊,未对后续谈判细节、执行标准作出清晰规定,更回避了核心矛盾:以色列坚持以“消灭哈马斯”为终极目标,而哈马斯仍谋求重新控制加沙,双方均未亲自签署协议,仅作有限妥协。这种“目标对立下的暂时休战”,注定难以经受考验。 协议的模糊性很快引发实质冲突。以色列以哈马斯未按时移交被扣押人员遗体为由,无限期推迟开放拉法口岸,将人道主义援助作为博弈工具;哈马斯则在加沙部分城市重新巩固控制权,引发以色列对其“恢复战力”的担忧。美军无人机监视的核心是“核实双方履约情况”,但面对这种因协议缺陷导致的“各说各理”,无人机捕捉的画面根本无力弥合分歧——这恰是停火最致命的脆弱点:缺乏共同认可的履约标尺。 脆弱性二:美以“信任裂痕”,暴露监督机制失效 美军此次部署无人机的深层动因,本身就折射出停火监督体系的脆弱。据披露,美军行动旨在“绕开以色列情报渠道,获取独立局势信息”,前美国驻以色列大使丹尼尔·夏皮罗直言,这种“侵入性监视”的存在,恰恰证明美以之间缺乏完全的透明与信任。当监督方与关键一方存在信任鸿沟,所谓的“停火监督”早已先天不足。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监督与违规的同步性”。美军无人机从以色列基里亚特·加特郊区的指挥中心起飞执行任务,而同日以军就发动无人机袭击致巴勒斯坦人死亡。这种“一边同意监督,一边实施袭击”的矛盾行为,凸显出监督机制的无力:美军虽能通过无人机观察到炮击事实,却缺乏对以色列的有效约束手段。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专家指出,美国因传统上偏袒以色列,难以对其形成真正压力,这种“监督者的立场倾斜”,让停火协议沦为可随意突破的“软约束”。 脆弱性三:各方“缓兵心态”,消解和平存续可能 停火之所以在无人机监视下仍迅速生变,根源在于冲突双方均将休战视为“喘息之机”,而非和平起点。以色列军方评估显示,哈马斯仍有约2万名成员,其在加沙中部的部分部队基本未受影响,以色列担忧拖延将让哈马斯重新积蓄战力;而以色列在停火后仍控制加沙53%的地区,拒绝民众返家并限制援助物资进入,实质上仍在延续压制策略。 这种“缓兵心态”让停火随时面临破裂风险。美军无人机的部署看似是“为和平加码”,实则可能加剧各方的戒备心理:哈马斯将其视为美方偏袒以色列的新证据,以色列则可能因“被监视”而更急于在重启战事前置换利益。正如外界质疑的那样,美以的“监停火”与“搞袭击”更像一场“双簧”,停火不过是双方为下一轮冲突争取时间的幌子——当和平成为“缓兵之计”,任何外部监督都无法阻挡战火重燃。 美军无人机仍在加沙上空盘旋,但其镜头记录的不仅是地面的零星冲突,更是一份停火协议的全面失能。这场“监视与炮击并存”的荒诞剧证明:没有清晰的协议框架、公正的监督立场与真正的和平意愿,即便部署再多无人机,也挡不住停火的崩塌。加沙的脆弱和平早已不是“能否被监督”的问题,而是“是否具备存续基础”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