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不如美国,机床不如日本,汽车不如德国,电视不如韩国,飞机不如法国,奢侈品不

宝林谈古论今 2025-10-27 10:51:47

“芯片不如美国,机床不如日本,汽车不如德国,电视不如韩国,飞机不如法国,奢侈品不如意大利,大学不如英国,境不如瑞士......”这些话似乎总是围绕在我们的生活中,不知为何,在一些人眼中,我们好像什么都很落后,一直在追赶那些发达国家。 其实早该更新一下认知了,毕竟这几十年中国工业和科技的步子迈得比高铁还快,很多领域早不是 “追赶” 那么简单。 先看那些被念叨最多的“短板”领域,现在早不是追赶的节奏了。就说机床,以前总说不如日本德国,可2025年的国际机床展上,格力那款拿了日内瓦发明金奖的双五轴龙门加工中心,加工效率比传统设备高80%,连特斯拉、宝马都在用它造零件。 华中数控更狠,搞出全球首个能自主学习的数控系统,复杂零件编程时间从半小时缩到3分钟,比德国德玛吉的系统还智能一代。现在国产高端数控系统的市占率都快冲到40%了,哪还是当年只能靠进口的样子。 汽车领域的变化更直观,以前觉得德国车技术硬,现在马路上跑的新能源车里,每三辆就有一辆是中国品牌。比亚迪都连续四个季度在纯电市场卖得比特斯拉多了,前三季度光海外就卖了70万辆,在欧洲不少国家的销量都超过特斯拉。 今年1-9月咱们新能源汽车出口175.8万辆,同比涨了快一倍,连德国本土市场都开始认中国车了,这哪是落后,分明是换道超车。 再看大飞机,C919商业运营两年就交付了18架,载客突破200万人次,订单更是攒了1200架。要知道法国空客当年打开市场花了多少年,咱们的大飞机短短几年就站稳脚跟,还能给C919造关键部件的加工设备全是武重集团的国产货,整个产业链都支棱起来了。 电视领域更不用提,2025年上半年全球出货量前五里中国占了三席,TCL单家就卖了1408.5万台,市场份额15.2%,跟韩国品牌的差距早抹平了。 这些突破可不是孤立的,背后是整个创新体系的跃升。科技部的数据摆着呢,2024年咱们的综合创新能力冲进全球前十,全社会研发投入超3.6万亿元,比2020年涨了48%。研发人员更是世界第一,高水平论文和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五年全球第一。 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集群都排到全球前列了,深圳-香港-广州更是直接冲上创新集群榜首,这种整体实力的提升,不是靠一两个产品能比的。 连以前没太多话语权的领域,现在都成了领跑者。光伏产业简直是降维打击,全球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的产量里,咱们占比全在90%以上,n型电池的转换效率都冲到26%了。 截至2025年7月,光伏发电累计装机11.1亿千瓦,占全国发电装机的30%,全球近一半的光伏装机都来自中国。特高压输变电、第四代核电站这些技术更是独一份,别的国家想建还得找咱们帮忙。 民生和环境领域的变化也藏不住。总说环境不如瑞士,可咱们的森林覆盖率已经冲到25.09%,超额完成了规划目标,新增的森林面积相当于一个陕西省。 “十四五”期间京津冀的PM2.5浓度降了18%,蓝天天数比以前多了不少。大学方面,清北复旦的QS排名都进了前30,科研成果转化速度更快,全数字PET-CT这些高端医疗装备都能中国制造了,哪还能说不如谁。 为啥还有人觉得中国落后?多半是老印象没更新,要么就是盯着个别还在突破的领域放大看。要知道发达国家的优势是攒了上百年的家底,咱们用几十年就追成这样,已经是奇迹了。 现在不少领域早不是“追赶”,而是在定义新标准,比如华中数控就参与制定了国际数控机床智能化标准,格力机床拿了国际金奖,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话语权。 说到底,工业和科技的进步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从当年的一穷二白到现在的多点开花,从依赖进口到自主创新,这些变化藏在每一辆国产车里、每一台机床里、每一片光伏板里。 那些还在念叨“什么都落后”的人,真该抬头看看身边的变化,毕竟事实就摆在那,不是几句老调子就能否定的。

0 阅读:0
宝林谈古论今

宝林谈古论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