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第三部分之第五板块,最后一个板块,世界大同该有的样子。15.6子张问行,子

天津说过去 2025-10-27 19:16:44

论语第三部分之第五板块,最后一个板块,世界大同该有的样子。

15.6 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mò)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

传统的解读——子张问怎样才能处处行得通。孔子说:“言语忠实诚信,行为笃厚恭敬,即使到了蛮貊地区,也能行得通。言语不忠实诚信,行为不笃厚恭敬,即使是在本乡本土,能行得通吗?站立时,就好像看见‘忠实、诚信、笃厚、恭敬’的字样直立在面前;在车上时,就好像看见这几个字靠在车前横木上,这样才能处处行得通。”子张把这些话写在衣服大带上。

但从诗经的维度,也就是诗言志结合不相的知,思无邪结合求无的仁的角度;表相的背后,不相的内在意境体现了一以贯之。以身作则的具体表现形式。上句的恭己正,这句就是如何做到恭己正。这句很具体很形象,就是体现在言行上;一言一行,时时存养;一立一坐,时时处处的戒慎恐惧,必有事焉。外在的是言行,内在的是省察克己,三省己身。

如此才能形成意识,形成有效感知,从而自然而然的做到知行合一,这就是如何修德和知德的具体方式。比如心理学范畴,戒烟戒酒;认知疗法,就是让你感知他的坏,想成毒蛇猛兽。和阿难尊者戒色的方式差不多。那么反之,如何形成良好的意识,也就是最好的感知,就可以了。让你的多巴胺变成内啡肽;只有良好的感知,就感觉舒服;如果心中贼,就是恶心。这也是不相的一种培养方式,你知道烟酒的本质,也想戒;所以要不相的看到他本质的坏,而不是表相的好。圣人在几千年前就告诉你近代科学了,那还有什么你疑惑,或者总拿所谓的科学依据来贬低圣人。就好比某些公知,诋毁教员,你配吗?何德何能,有资格吗?借李敖的话,表达一下情绪,多说几句。

为何狂傲的李敖会说:只有教员,值得我喊“万岁”其他人不配?李敖先生评价教员用了六个如果,这一独特的逻辑视角,收到了震聋发聩的效果:

一、如果回到当年的井岗山,你能不能从这里起,把红旗在全国插遍?

二、如果让你重回赤水河畔,你能不能把十倍于蒋军玩于股掌之间?

三、如果重返解放战争,你能不能把三大战役打赢?

四、再来一次抗美援朝,你能不能把联合国军打回三八线?

五、重回四九年,你能不能在千疮百孔的基础上,仅用二十八年时间就把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建成世界第六工业强国?

六、重回六十年代,你能不能用不足十年时间,制造出卫星,氢弹,原子弹?

如果你能做到哪怕是一点,再来对教员说三道四也不晚!

还有——“教员满门忠烈,你们满屋黄金,有什么资格和脸面对教员评头论足?文章比不上教员,诗词比不上教员,书法比不上教员,潇洒比不上教员,胸襟比不上教员,思想比不上教员,哲学比不上教员,军事比不上教员,奉献比不上教员,为民造福比不上教员,请问不知你凭啥诋毁教员?”

“教员精神就是一种强烈的自信、自尊、自主、自立、自强的精神,就是一个人、一个民族要活得顶天立地的精神,他是自唐朝以来久失了的浩然之气和天行健、自强不息的精神,是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面对保国、保种、保教三重危机的挑战而激应出的勇敢的应战精神,他就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没有教员就没有中国的今天。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此之谓也。”

我也想对某些公知们说一句——“给美国做狗还要自己掏钱买骨头,真贱!”

0 阅读:8
天津说过去

天津说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