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女生七科第一,全班起立鼓掌,她为啥坐后排? 廖诗琪是望江县一所农村中学的初三学生,刚考完月考,七门课全都是年级第一,班主任檀国梁拍了段视频,全班四十二个同学,每次喊到第一名,她就站起来鼓掌,七次都是她,掌声一次比一次响,视频十月十六号发出来,到二十二号被媒体一报,网上就炸了。 大家最关心的是她坐在教室最后一排,有人觉得奇怪,成绩这么好怎么不坐前面,班主任后来解释,是廖诗琪自己选的后排,她说后面安静,能专心学习,而且班里前两名里,有两个人也坐后排,这位置不是老师安排的,是学生自己挑的,说明这个班不讲究成绩好就得坐前排,更在乎学生自己舒不舒服。 廖诗琪不是那种只知道埋头念书的孩子,她每天按时起,按时睡,该学的时候专心学,该玩的时候也去打球跳舞,班主任说她脑子灵光,手底下也肯使力,不靠课外班,也不找名校老师补课,就跟着班上节奏走,跟同学互相讲题,老师看见她讲得清楚,也会在班上点她一回,这种做法在城里学校少见,可就在农村,靠着这么一点一滴的积累,她拿下了第一。 网上很多人把她当励志榜样,班主任却有点担心,他不想让太多人盯着她,怕她扛不住,他只希望她还是那个普通女孩,能慢慢走自己的路,热搜上的掌声热闹归热闹,真正影响她未来的,是每天早自习的背书,晚自习的埋头,和同学一起翻错题本的日子,那些没人看见的平常,才是教育该有的样子。 像廖诗琪这样的孩子,全国其实不少,教育部去年的数据说,县里初中年级第一,三成以上来自农村或乡镇,云南有个女孩靠着一块平板自学,最后考上了清华,贵州山区也有女孩在竞赛里拿过奖,这些都不是碰巧,是老师和学校在资源少的情况下,一点一点帮孩子把光找出来,他们没被看见,不代表没人努力。 现在很多人一看到“农村学霸”,就以为是苦读逆袭、让人感动的故事,但廖诗琪不是这样,她没有特别艰难的家境,也没有拼命熬夜的场面,她就是个喜欢学习、会安排时间、愿意和同学互相帮衬的普通初三女生,她的进步,是因为学校给了她空间,老师信得过她,同学也愿意陪她一起走,这才是真正该看的地方。 网络上对她的议论很快就会散了,她还是每天早早到校,低头写作业,跟同学讲数学题,热搜换了一拨又一拨,可她的日子没变,真正要紧的不是她被多少人点过赞,而是有多少老师愿意像檀国梁那样,在没人瞧见的地方,一笔一画记下她每次站起来的时刻,那掌声不该只响在镜头前,该落在每个默默使劲的孩子身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