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变脸”比脱裤子还快! 中美吉隆坡刚谈妥,美国又变脸,美财长通告全球,将继续针对中国。 刚刚在马来西亚吉隆坡结束的中美经贸磋商还带着一丝暖意,双方承诺“相向而行”。可谈判桌余温未散,美国财长贝森特转身就泼了一盆冷水。她公开宣称中国“未实际实施稀土出口管制”,甚至暗示美国的关税威胁奏效了。这种前后矛盾的态度,像极了一场精心编排的戏码。 稀土,这场博弈中的“王牌”,恰恰揭穿了美国的软肋。中国对稀土开采与回收技术的精准管控,直接触动了美国电动车、半导体和国防产业的神经。贝森特的发言试图淡化中国反制措施的影响力,却暴露了美国的焦虑——他们害怕被“卡脖子”,却又放不下施压的惯性。 仔细看吉隆坡会谈的成果,本有曙光初现的迹象。双方同意取消100%关税、协商芬太尼问题,甚至美方对华301调查也出现了政策回转空间。中国商务部代表李成钢说得坦率:“美方表达立场是强硬的,中方维护利益是坚定的。” 可惜,承诺的墨迹未干,博弈的硝烟再起。 美国的一边说着“不寻求脱钩”,一边又不断抛出贸易壁垒威胁;一边承认高关税“不可持续”,一边又将其当作政治筹码。这种战略矛盾,连本国农业州的大豆农民都可能成为牺牲品。 中方这次展现了惊人的战略定力。稀土管制措施始终遵循国际规范,目的是“维护全球产供链安全”。当美国在台前频频“变脸”,中国却稳守底线: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 中美关系的每一次波动,牵动着从吉隆坡到首尔APEC会场的神经。世界既期待两大经济体能真正“互利共赢”,更担忧一场关税战引发的连锁反应。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