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财长贝特森又发飙了,直接点名道姓指责中国:如果要做一个全世界“信不过”的合作伙

烟雨评社 2025-10-29 13:30:54

美财长贝特森又发飙了,直接点名道姓指责中国:如果要做一个全世界“信不过”的合作伙伴,全世界将与中国脱钩。 近日在华盛顿的一场记者会上,贝森特语气激动,几乎是用吼的方式,将中国依法对稀土等相关物项实施的出口管制措施,定性为“对抗全世界”,并威胁这将迫使美国及其盟友与中国“脱钩”。 贝特森说这话的场合,是在华盛顿举行的全球经济政策论坛,台下坐着不少跨国企业高管和各国财金官员。 他在演讲里没具体说中国哪里 “信不过”,只笼统地提了 “知识产权保护”“市场准入” 这些老掉牙的话题,甚至还拿之前美国企业在华投资的个别案例说事,试图营造 “中国合作有风险” 的氛围。 可他压根没提,中国连续 14 年稳居全球第二大进口市场,2024 年吸引外资规模还增长了 8%,要是真 “信不过”,怎么会有这么多跨国企业愿意把钱投到中国? 最打脸的是,美国自己才是 “脱钩” 的始作俑者,却反过来指责中国。这些年美国为了遏制中国发展,先是搞芯片出口管制,逼着 ASML、英特尔这些企业断供中国,结果自己的半导体行业因为失去中国市场,2024 年营收暴跌 22%,不少工厂都开始裁员。 后来又想在新能源领域和中国 “切割”,可中国生产的光伏组件占全球 80% 的产能,美国想建太阳能电站,最后还是得从中国进口,成本比之前高了 30%。就像特斯拉 CEO 马斯克说的,“和中国脱钩就是和未来脱钩”,美国企业早就用脚投票,不愿意跟着政府的错误政策走。 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信任,从来不是靠嘴说,而是靠实打实的合作。中国加入 WTO 以来,始终遵守国际经贸规则,连续 20 多年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 30%,比美国和欧洲加起来还高。 就拿 “一带一路” 合作来说,中国和 150 多个国家合作建设了 3000 多个项目,没有附加任何政治条件,只想着一起发展。 肯尼亚的蒙内铁路通车后,当地物流成本降了 40%;巴基斯坦的卡洛特水电站,解决了 2500 万人的用电问题,这些都是中国 “可靠合作伙伴” 的最好证明,哪里需要靠贝特森来定义 “信得过”? 贝特森威胁 “全世界与中国脱钩”,可实际上没几个国家愿意跟着美国走。欧洲虽然偶尔会在个别议题上附和美国,但 2024 年中欧贸易额还是突破了 7500 亿欧元,德国汽车巨头宝马、奔驰还在加大对华投资,扩建在华工厂。 东南亚国家更离不开中国,中国是东盟最大的贸易伙伴,2024 年双方贸易额增长了 12%,越南的纺织厂、马来西亚的电子厂,原材料和市场都依赖中国;就连美国的盟友日本、韩国,也在悄悄和中国深化合作,日本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在华建厂数量,2024 年还增加了 15%。 更有意思的是,美国企业自己也在反对 “脱钩”。美国商会 2024 年底发布的报告显示,83% 的在华美企不打算撤离中国,反而计划扩大投资,因为中国市场的规模和潜力,是其他地方替代不了的。 就像苹果公司,虽然喊着要 “供应链多元化”,但中国工厂生产的 iPhone 还是占全球产量的 70%,要是真 “脱钩”,苹果的生产成本会暴涨,股价恐怕得跌一半。贝特森的威胁,说白了就是不顾美国企业利益的 “政治秀”,没多少实际意义。 中国对这种无端指责,态度一直很明确:愿意和所有国家开展平等合作,但绝不接受威胁和施压。之前中国已经多次表示,会继续扩大市场准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这些年还出台了《外商投资法》《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一系列政策,给外资企业提供更稳定的发展环境。 反观美国,一边要求中国 “开放市场”,一边又对中国企业搞 “单边制裁”“长臂管辖”,把华为、中芯国际等企业列入实体清单,这种双重标准,才是真正的 “信不过”。 贝特森的发飙,本质上是美国对中国发展的焦虑。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让美国觉得自己的全球经济主导地位受到了挑战,所以才想通过 “指责”“威胁” 的方式,逼中国让步。 可现在的国际合作早就不是美国一家说了算,各国都有自己的判断,不会跟着美国的指挥棒走。要是美国还抱着 “脱钩” 的错误想法不放,最后只会让自己越来越孤立,错过更多发展机会。 历史的经验反复验证,依靠强权政治和威胁手段维持的霸权体系终将土崩瓦解,建立在平等互信基础上的国际合作模式,才是大国之间持久相处的可行之道。 信源:环球网报道

0 阅读:2

猜你喜欢

烟雨评社

烟雨评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