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 年 8 月 13 日,中越边境友谊关口岸,气氛庄重而复杂 —— 这是两国最后一批战俘遣返仪式现场。我方工作人员整齐列队,目光紧盯着对面的越南遣返通道,期待着被俘战友的归来。 上午 10 时许,一个单薄的身影出现在通道尽头,瞬间抓住所有人的目光:那人穿着洗得发白的旧军装,身形瘦得只剩一把骨头,每走一步都要扶着栏杆,仿佛一阵风就能吹倒。当他被越南士兵 “架” 到我方区域时,医护人员立即上前称重,秤上的数字让在场人倒吸一口凉气 —— 仅 37 公斤!而这个人,正是被传 “叛变投敌” 的原解放军某部连长汪斌。 “就是他!听说在越南当叛徒了!” 人群中突然有人低声咒骂,紧接着,更多不满的声音响起。汪斌听到咒骂,身体猛地一震,原本就颤抖的双腿险些支撑不住,他低着头,干裂的嘴唇动了动,却没发出任何声音,只是将枯瘦的手攥得发白。就在这尴尬又沉重的时刻,一个洪亮的声音打破了僵局:“汪斌同志,辛苦你了!”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我方某部副师长李建国快步上前,一把握住汪斌的手,目光坚定地说:“我相信你,这些年你肯定受了不少苦!” 这突如其来的信任,让汪斌瞬间红了眼眶,积压多年的委屈与痛苦,在这一刻化作泪水夺眶而出。 汪斌的 “叛变” 传闻,要从 1984 年的一场战斗说起。当时,他担任连长,奉命率部坚守某高地。战斗中,越军发动猛烈进攻,高地工事被炸毁,通讯线路也被切断,汪斌带领战士们与越军展开殊死搏斗,弹药耗尽后与敌人展开白刃战。最终,因寡不敌众,汪斌头部中弹昏迷,被越军俘虏,其余战士要么牺牲,要么突围,无人知晓他被俘后的遭遇。 然而,越军为了动摇我方军心,故意放出假消息,声称 “解放军连长汪斌已自愿投降,还愿意为越军效力”,甚至伪造了 “投降书” 在越南境内传播。消息传回我方,由于缺乏汪斌被俘后的真实信息,加上战场环境复杂,部分人便轻信了这一谣言,“叛变军官” 的标签就此贴在了汪斌身上,连他远在四川老家的家人,也因此受到邻里的指指点点,生活陷入困境。 被俘后的汪斌,始终没有屈服。越军先是用高官厚禄诱惑他,承诺只要 “归顺”,就给他安排舒适的生活,被汪斌严词拒绝;见利诱无效,越军又对他施以酷刑,电击、水牢、烙铁…… 种种折磨让他多次濒临死亡,体重从最初的 65 公斤锐减到不足 40 公斤,却始终没说一句求饶的话,更没泄露任何部队机密。“我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连长,宁死也不会背叛祖国!” 这是他每次被折磨时,都要反复强调的话。 副师长李建国为何敢在众人质疑时,坚定地相信汪斌?这背后,藏着两人多年的交集。早在 1979 年,汪斌刚入伍时,李建国就是他的新兵班长。在李建国眼中,汪斌是个 “一根筋” 的硬汉子 —— 训练时,别人练一遍的科目,他非要练到最好才罢休;执行任务时,总是冲在最前面,从不畏惧危险。 1982 年,部队在一次抗洪救灾中,汪斌为了救被困的村民,连续三天三夜没合眼,甚至在被洪水冲走时,还死死抱着一个孩子不放,最终凭借顽强的意志将孩子救上岸,自己却因体力不支昏迷。这件事让李建国对汪斌的人品更加认可:“一个连生死都能置之度外,一心为百姓的兵,怎么可能叛变?” 当 “汪斌叛变” 的消息传来时,李建国始终不信。他多次向上级反映,认为 “没有确凿证据,不能轻易给战士下定论”,还主动联系汪斌的家人,安慰他们 “一定要相信汪斌,他肯定是被冤枉的”。这次遣返仪式,李建国主动申请到场,就是为了亲自接汪斌回家,用实际行动证明对他的信任。 四、真相大白:迟到的清白与荣誉 遣返仪式结束后,汪斌被立即送往医院接受治疗。经过半年的精心调理,他的身体逐渐恢复,也终于有机会完整讲述自己被俘后的经历。与此同时,我方通过外交渠道,从越南获取了汪斌在被俘期间坚贞不屈的证据 —— 包括他拒绝合作的书面记录、被酷刑折磨的医疗档案,以及部分知情战俘的证词。 1991 年初,部队正式为汪斌平反,撤销了此前的 “叛变” 指控,恢复其军籍和职务,并为他颁发了 “革命烈士家属优待证”(此前部队误以为他牺牲,为其家人发放了该证)。在平反大会上,李建国再次握住汪斌的手:“我说过,我相信你,现在真相终于大白了!” 此后,汪斌因身体原因转业到地方工作,但他始终没忘记自己曾是一名解放军战士。每逢建军节,他都会回到老部队,给年轻战士们讲述自己的经历,告诉他们 “无论身处何种困境,都要坚守初心,不能背叛祖国和人民”。而李建国与汪斌的故事,也成为部队里的一段佳话,提醒着每一位军人:信任是战友间最珍贵的情谊,而坚守信仰,是军人永不褪色的底色。 回望 1990 年遣返仪式上的那一幕,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被误解的军官重获清白的故事,更是人性中信任的力量与军人坚守信仰的崇高精神。它告诉我们,在没有确凿证据时,不应轻易给他人贴上负面标签;而那些身处困境却始终坚守初心的人,终将迎来属于自己的正义与荣誉。

甲申三百年
79年入伍,84年连长,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