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外长被“中断”访华之路后,德国国内各界“火力全开”!任何指责中国的行为都是愚

未央秘史 2025-10-30 12:44:37

德国外长被“中断”访华之路后,德国国内各界“火力全开”!任何指责中国的行为都是愚蠢的做法!英国《金融时报》称这是默茨政府的超级外交灾难! 明眼人都能看出,这不是中方的刁难,而是德国方面先失了分寸——瓦德富尔此前一系列信口开河的不当言论,触碰了外交沟通的基本底线,中方要求其先纠正言论再访华,不过是坚守对等尊重的基本准则,可德国政府非但不反思,反而任性取消行程,这般操作难怪会引发国内各界“火力全开”的批评。 德国当下的经济处境本就不容乐观,却还在对华关系上自断后路,实在让人费解。 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2024年德国对华出口总额同比下降9.7%,而中国作为德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这样的下滑幅度对本就增长乏力的德国经济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更讽刺的是,德国企业界用实际行动给出了和政府完全相反的答案,德国央行统计2024年上半年德国对华直接投资高达73亿欧元,创下历史新高,巴斯夫、宝马、大众等巨头纷纷加码在华布局,大众更是豪掷25亿欧元扩建合肥生产基地,奔驰与宝马联手在北京建设超级充电网络,这些企业心里门儿清,中国市场不是可有可无的选项,而是关乎全球竞争力的核心阵地。 有德国车企高管直言,想造汽车就必须进入中国,撤出中国就等于退出行业,这话戳破了所有“去风险”的虚伪说辞。 德国政府一边跟着欧盟和美国对中国指手画脚,一边却在承受着贸易保护主义的反噬。 这些年,从中国电动车到太阳能光伏产品,德国屡屡站在阻挠行列,可这样的操作并没有保护到所谓的“德国制造”,反而让自己陷入被动。 早年间德国Solarworld公司牵头推动欧盟对华光伏“双反”,结果不仅没能挽救自身困境,反而让欧洲损失了20多万个就业岗位,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企业也因贸易摩擦订单锐减。 如今欧盟酝酿对华电动车加征关税,连德国政府自己都不得不出面反对,因为汽车行业占德国对华投资的近一半,中国市场的新能源转型浪潮,容不得德国车企有半点闪失。 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德国抱着美国大腿想寻求庇护,却被美国狠狠“割了韭菜”,2025年3月特朗普政府宣布对进口汽车加征25%关税,4月又对欧盟商品全面征收20%关税,而美国是德国汽车最大的出口市场,占比达13.1%。 保时捷近三成销量、宝马近六分之一销量都依赖美国市场,这波关税直接让德国车企面临巨额利润损失,美国市场的84.4万辆德国产汽车和13.8万个就业岗位都岌岌可危。 抱着美国大腿没捞着好处,反而被狠狠薅了羊毛,这样的教训还不够深刻吗? 德国国内的有识之士早就看清了局势,36家在华德企联合向新政府提交建议书,明确指出对中国加大投入而非减少,警告“风险管理不能简化为缩减对华业务”。 德国工业联合会专家也直言,将中国视为“系统性对手”的政治立场,正在与企业现实脱节。 德国“桌面简报”网站的文章更是点破关键,取消访华不仅是外交失误,更标志着德国对华政策没了方向。 反观其他欧洲国家,法国马克龙政府虽然也有摇摆,但至少懂得“战略对冲”的道理,10月中旬还派总统外事顾问博纳来华与王毅外长对话。 即便有分歧也保持沟通渠道畅通,而德国政府却连这点灵活性都没有,一根筋地跟着美欧的错误节奏走,既没有B计划也没有C计划,硬生生错失与中国深化合作的良机。 要知道,中德合作从来都不是单方面的施舍,而是互利共赢的双向奔赴。 中国是德国汽车、化工、机械设备等核心产业的重要市场,德国企业界70%的车企都通过与中国伙伴建立战略合作实现创新,中国的产业链完整度、市场活力和创新能力,都是德国难以在其他地方找到替代的。 德国联邦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协会主席米夏埃尔・舒曼说得明白,从中国撤资和开展对抗不符合德国实际利益,企业界的理性判断已经给出了答案。 可德国政府却被阵营化思维绑架,无视经济规律和企业诉求,在需要与中国沟通协作的时候反而横加指责,这样的做法难怪被国内舆论批为“愚蠢”。 德国政府副发言人迈尔事后表态称推迟访华不会有重大影响,这番自欺欺人的说法根本站不住脚。 外交的核心是解决问题而非制造矛盾,尊重是沟通的前提,瓦德富尔若不能纠正不当言论,即便强行访华也难以取得实质成果。 如今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德国面临出口停滞、产业转型的多重压力,本应主动修复对华关系,借助中国市场的动力摆脱困境,可默茨政府却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德国真该好好反思,是继续抱着意识形态偏见对中国指手画脚,还是放下身段正视自身需求,用灵活务实的外交手段重建互信,毕竟在残酷的经济现实面前,任何脱离实际的政治操弄,最终只会让自己付出沉重代价。

0 阅读:0
未央秘史

未央秘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