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中国这两年造完航母发现不对味了,明明自己的无人机、空

静闻稻香意韵绵 2025-10-31 09:37:08

你有没有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中国这两年造完航母发现不对味了,明明自己的无人机、空间武器、超高音速导弹,基本上都能打航母,那还要航母做什么? 其实航母还是一个战争大杀器,只不过是现代导弹技术发展的太厉害,各种高超音速导弹和反舰导弹的问世,让航母的防御能力看上去,不再是那么无敌。 就说东风-26吧,这可是公开亮相过的“杀手锏”,能无依托机动发射,不管是陆上目标还是海上大中型舰船,中远程精准打击都不在话下;再加上那些贴着海面飞、速度比声音快好几倍的高超音速导弹,单拎出来看,航母的“无敌光环”确实淡了不少,乍一眼瞅着,好像它真成了活靶子。 但真把航母拉到实战场景里就不一样了——它从不是单打独斗的角色。 现代航母出门都带着一群“小弟”组成战斗群,光防御圈就有三层:最外面的外防区能延伸到航母185到400公里范围,靠预警机在高空盯着,再搭配舰载战斗机巡逻,敌方导弹说不定还没发射就被盯上了。 中间45到185公里的防御圈,有护航的驱逐舰、护卫舰顶着,用舰空导弹拦截漏网之鱼;最后45公里内还有近防炮和短程导弹补漏,简直是层层设防。 不是说导弹打不穿,可真想轻松突破这三道防线,跟打游戏时跳过防御塔直接摸主C一样难,哪有那么容易?更关键的是,导弹再厉害也有个绕不开的“短板”——它没法当“移动基地”用。 咱们看看亚丁湾护航的例子就知道,从2008年到现在,中国海军连续派了45批编队过去,150多艘次舰艇护送了7200多艘中外商船。 要是没有能长期远洋部署的大型平台,光靠导弹威慑,海盗难道会自己乖乖停手?2015年也门撤侨那回更直观,临沂舰直接开到港口,把683名中国公民和279名外国友人安全撤离,这事儿导弹可干不了——总不能对着战乱地区发射一枚导弹,喊一句“你们赶紧上船”吧?航母编队这种能长时间待在海外、随时执行人道救援、撤侨、护航任务的能力,是导弹这种“一次性打击工具”根本比不了的。 再说说体系作战的话题,现在打仗早不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单打独斗了。 那些厉害的无人机、空间武器,其实跟航母是互相搭台的关系——航母上的预警机能引导无人机扩大侦查范围,空间武器获取的情报能实时传到航母指挥中心,再调配导弹精准打击,一套流程下来才叫“体系”。 2023年中巴联合演习的时候,刚参加完亚丁湾护航的临沂舰直接编入编队执行任务,一边扛着护航活儿,一边磨合协同战术,这就是明摆着把航母当成了体系里的核心节点。 要是没有航母这个“移动指挥台”,无人机飞远了没人引导,导弹发射了没法实时校准,就算威力再大,也得打对折。 还有个特别实际的点,就是战略威慑的“存在感”。 导弹藏在发射车或者发射井里,别人看不见摸不着,威慑力是隐性的;可航母编队在海上游弋,老远就能被雷达捕捉到踪迹,这种“看得见的力量”才更能镇住场子。 亚丁湾那边的外国商船,不少宁可多等几天,也要跟着中国航母编队走,甚至从国际推荐走廊特意绕过来申请护航——这就是航母存在感带来的信任。 要是光靠嘴说“我们有导弹能打海盗”,估计没几个商船会真的放心。 而且从实际使用来看,航母的灵活性高得很。 它不一定非要跟敌方航母硬碰硬,平时能护商船、撤侨民,关键时刻能当指挥中心,还能带着新型武器去远洋测试性能。 就像亚丁湾护航这些年,咱们新列装的舰艇,基本都先拉到那儿练手——装备性能训到极限,战法在实战里验证,这可比在训练场里模拟靠谱多了。 那些说航母没用的,怕是忘了咱们有多少海外利益要保——总不能每次出事都从本土调导弹吧?远水解不了近渴的道理,放到军事上也一样。 说到底,导弹厉害是真的,它确实让航母没法再像以前那样横冲直撞,但这可不代表航母就没用了。 就像现在哪怕有了远程导弹,坦克也没被淘汰,毕竟两者的用处根本不在一个频道上——航母是体系里的“压舱石”,负责掌控局面、长期存在;导弹是“手术刀”,负责精准打击、出奇制胜,根本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

0 阅读:0

猜你喜欢

静闻稻香意韵绵

静闻稻香意韵绵

静闻稻香意韵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