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YU7全网首拆我之前一直提到过一点啊,就现在这个时代,大部分人已经退化到了只

周天在路上 2025-11-05 12:56:00

小米YU7全网首拆我之前一直提到过一点啊,就现在这个时代,大部分人已经退化到了只能靠短视频喂给他们想听的内容或者靠AI大模型输出的语料当外置大脑的时代,你真的试图通过讲道理、科普、拆测来得出一个非常合理且科学可复现的结论实质上是无人在意的。一方面来说,这群人看不懂,所有的内容都对他们这群有没有中专毕业且多年未正常激活使用的大脑而言负载过重;另一方面你说得还不是他们爱听的话,这里面有极端的油车优先主义者,有极端的反智主义者,更有极端的逢米必反假认爱国实为民粹者,你和这种人试图讲道理是注定竹篮打水。

但不管怎么说,我一直强调可控制变量可复原复现的拆解测试和对比测试的意义,它诚然不是为上面那些人准备的,他们沉迷自己的信息茧房中也不会看,但我一直也强调过一点:当你不是理性和科学的受众时,我一直是推荐你买保健品的,你可以用自己的方式给国家做贡献。

扯得有点远,把话题交回易车这次小米YU7的原创拆车视频。因为大部分人也特别在意的是安全部分,所以关于车漆、内饰等部分我也不再赘述,简单谈谈YU7在这次拆车中有哪些细节是首次曝光,以及哪些点让我印象深刻。

首先是覆盖率74.4%左右侧微弯且截面呈现“目”字型的保险杠。我一直非常反感的一句话就是车企要看传承,有传承才有良心和安全,那我现在就问你,你告诉我为什么有些有传承有良心的车企现在保险杠还是全直的中间也没有一体成型的两根加强筋?他们是看不懂我初中物理都能想明白的加强筋可以有效加强面对应力和剪力带来的冲击呢还是根本想不到这种细节?这种设计的优势不言而喻:覆盖面足够广意味着即便面对25%偏置撞击测试一样可以尽可能把力传导到主车身而不是单纯让前仓受力,同时,加强结构的保险杠配合后端的“田”字型安全囊也可以更有效地吸能和把能量传导到纵梁和主车体,减轻对车主的损伤。

同时,小米YU7四侧的车门和前舱盖分别使用了钢为铝为主体材料压铸而成,前舱盖用铝的目的也是为了更好地吸能,四个车门用钢的目的则是为了配合车身侧面铝合金多宫格的底边梁、2200mpa内嵌防滚架和加强板,配合高强度B柱,在侧面碰撞时小米YU7也称得上固若金汤。

丢轮保命其实也是一个专项的设计,我之前一直没太搞得懂小米到底是怎么实现的,今天看到拆解才明白是主车身在车轮后侧设计了一个单独的斜面,类似门锁锁舌这样的设计,在车轮正常行驶时井水不犯河水,唯有在车轮遭遇巨大冲击的情况下因为会撞上这个“锁舌”式斜槽会自动切断车轮避免进入驾驶舱并通过这种撞断来快速卸力,尽管并非原创,但作为新势力的小米有这样的巧思仍让我啧啧称奇。

同时,电池部分小米也是全球最早设计采用CTB结构电池放置的汽车新势力。在我看来,CTB最大的优势反而并不是因为电池和车身一体结构带来的空间上的节省,而是更安全,因为如此设计相当于电池仓也成为了车身的一部分,在遇到撞击时可以通过车身来卸除大部分力,防弹涂层聚脲的加入,14层多面加固的电池仓和电池倒置设计可以让电池发生爆燃时大部分能量冲下释放,尽量避免对车主和乘客产生伤害。PS:别在这里说sb话我事先把话撂这,三元锂物理性质决定了它就是高度活泼的,在如此高强度的碰撞下它是必然有一定概率产生爆燃,这和如何设计没关系,它不需要空气都能自燃,所以大家都是靠设计尽量避免或者延缓给车主更多逃生时间而不能完全避免,这是物理特性决定的而不是设计能改变的。

当然,在部分细节上小米也一样做得比很多“百年车企”更多更细致,比如说全车多部位NVH材料的填充,我看就这个用料扎实程度那是比国际豪华品牌的一线友商也扎实多了,基本上到了别人D级的水平,更不用提小米为了白车气密性做的努力:车身前部钣金搭接、老鼠洞等均了密封胶做均匀涂抹,和车身钣金紧密连接,即便用放大镜看也没有发现密封胶破损;无用孔线束管路采用橡胶阻尼补强片,可靠性高;内部空腔采用明显发泡隔断。我不开玩笑,就这些细节处理有些内饰和外立面都处理不好的车企至少得学个几十年,就这还有人好意思说什么新势力造的车不敢买,铁皮车我看你也买得起劲啊。

归根结底,汽车是工具,非设计产生的车祸主体责任是驾驶者,承担维修的也有保险,实际上有创始到现在没有一次车祸的汽车品牌吗?我从未见过。因此,规避中文互联网上极端的声音,实际上也是让消费者回归理性的必经之路,安全诚然是最大的豪华,这是由厂商所能给消费者的诚意和基础,比如说小米如此用心的细节,但在此之前,每个驾驶者是所有乘客的第一责任人,这一点永远不会改变。

安全,在厂商之外,始终是驾驶者最需要关心的点。

0 阅读:15

评论列表

仗义直言

仗义直言

1
2025-11-05 17:39

非儿嘴儿你们的秘书都还好吗?崽雏们在加拿大那几个豪宅着火了没有?

周天在路上

周天在路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