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曹德旺拿出100万给一个小女孩换肾,可谁知,小女孩治愈后,却给曹德旺一个从没有想过的“报答”…… 福建医科大学的解剖课上,林晓雨握着手术刀的手稳而坚定。 她的笔记本扉页写着 “曹爷爷救我,我救他人”,这行字陪了她八年。 很少有人知道,这行字背后,藏着曹德旺从穷小子到慈善家的人生故事。 曹德旺 1946 年出生在福建福清,家里穷到只能靠红薯稀饭度日。 9 岁才上学,14 岁就辍学帮家里卖烟丝,推着小车走街串巷,风里来雨里去。 后来他去工地拉板车、在水库挖土方,什么苦活累活都干过,却从没抱怨过。 这段苦日子,让他后来总说:“我懂穷人的难,能帮就帮一把”—— 这是他的人生底色。 22 岁时,曹德旺进了当地一家玻璃厂当采购员,脑子活泛的他很快摸清门道。 1983 年,他承包了濒临倒闭的玻璃厂,改革生产、拓展销路,硬是让厂子起死回生。 1987 年,他创办福耀玻璃,专注汽车玻璃领域,靠着过硬质量打开市场。 如今福耀玻璃成了全球知名品牌,他也从穷小子变成了 “中国玻璃大王”—— 这是他的事业逆袭。 曹德旺富起来后,没忘当年的苦,从 1983 年就开始做慈善。 捐钱修公路、建学校,资助贫困学生上学,遇到天灾时更是第一时间捐款。 2010 年,他成立河仁慈善基金会,把自己持有的福耀玻璃股份捐了进去,价值百亿。 他常说:“钱是社会的,我只是暂时保管,要用到该用的地方”—— 这是他的慈善初心。 2014 年底,曹德旺在外地考察福耀新厂时,接到基金会工作人员的电话。 电话里说福建福清有个 8 岁女孩林晓雨,患尿毒症需要百万手术费,家里凑不出钱。 他当时正在看新厂的玻璃生产线,听完没犹豫,让助理立刻去医院核实情况。 “别走复杂流程,孩子的病等不起”,他特意叮嘱助理,语气里满是急切 —— 这是他的果断助人。 助理很快带回消息,晓雨妈妈配型成功,可手术费还差八十多万。 曹德旺看完晓雨病床前抱课本的照片,直接让财务把 100 万打到医院账户。 “多打 20 万,给孩子术后买营养品,别让家里再为难”,他补充道。 2015 年 3 月,晓雨顺利手术,曹德旺还特意让助理去医院送了本童话书 —— 这是他的细心体贴。 晓雨术后恢复时,爸妈想送锦旗感谢,曹德旺却拒绝了。 他让助理带话:“不用谢我,让孩子好好读书,将来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这句话被晓雨记在心里,出院后她把这句话写在蓝色笔记本第一页。 回到学校,她比以前更努力,还主动帮同学补课、陪敬老院老人说话 —— 这是善意的萌芽。 曹德旺这些年,除了帮晓雨,还资助了很多像晓雨一样的孩子。 他资助的贫困生里,有考上清华的,有当老师的,还有像晓雨一样学医的。 每次收到受助者的感谢信,他都会仔细看完,把照片放在办公桌的抽屉里。 “看到他们有出息,比我赚再多钱都开心”,他常跟身边人说 —— 这是他的慈善满足。 2023 年,曹德旺收到晓雨的信,信里说她考上了福建医科大学临床医学。 还附了录取通知书和她做志愿者的照片,照片里她正帮医院患者指路。 曹德旺看完信,把照片压在办公桌玻璃下,跟他年轻时卖烟丝的旧照片放在一起。 “这孩子没让我失望,把善意传下去了”,他笑着跟助理说,眼里满是欣慰 —— 这是他的欣慰时刻。 如今,曹德旺已经 78 岁,依旧每天去福耀玻璃上班,同时推进慈善项目。 2024 年,他的基金会新增了 “重病儿童医疗救助计划”,已帮 20 多个孩子凑齐手术费。 晓雨在医科大学成绩优异,课余还去医院做志愿者,帮患者整理病历、讲解注意事项。 她偶尔会给曹德旺的基金会发学习笔记,工作人员总会第一时间转给曹德旺 —— 这是两人的现状。 曹德旺的人生,从卖烟丝的穷小子到 “玻璃大王”,再到捐百亿的慈善家。 他用自己的经历证明,成功不是赚多少钱,而是能帮多少人。 晓雨则用自己的选择,证明善意是会传递的,从曹德旺到她,再到未来被她帮助的人。 这份跨越八年的善意接力,没有轰轰烈烈,却用最真实的行动,诠释了 “爱出者爱返” 的真谛。 主要信源:(中国国情——《2015年,“玻璃大王”曹德旺拿出100万给一个女孩换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