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安世中国公告后,德方丝毫不顾荷兰感受,第一个向中方提请求 2025 年 11 月 2 日,安世中国在东莞发布的《供应链保障白皮书》,成了安世芯片风波的 “转折点”。 这份文件里藏着三个关键信息:东莞工厂有够全球用 60 天的芯片库存,其中 40% 是给德国车企定制的。 中芯国际天津工厂 48 小时内就能转产安世所需晶圆,月产能 5 万片 8 英寸。 当天中国商务部又跟进推出 “供应链应急保障计划”,外资企业符合条件就能走快速通关,芯片从东莞到德国只要 72 小时 —— 这些实打实的保障,让第二天的德国彻底动了起来。 11 月 3 号,德国的动作密集得像 “赶场”:一大早,大众中国采购团队就直奔安世中国,签了应急供应协议,一下锁定 20 天 300 万颗芯片,还特意选了人民币通过 CIPS 结算。 中午,宝马就官宣要跟安世中国联合研发下一代电动车芯片,计划 2026 年在中国量产。 全程没提安世总部所在的荷兰,连个招呼都没打,明摆着没顾荷兰的感受。 德国为啥这么 “急”?得看 10 月 29 号之后的情况。 那会儿荷兰刚在 10 月 26 号宣布断供 8 英寸晶圆,德国车企的危机就藏不住了:大众沃尔夫斯堡工厂的车灯芯片库存只剩 5 天,断供一天就少产 4200 辆车,损失 2.1 亿欧元。 这些数据都来自德国车企的内部应急报告,不是凭空编的。 再往前看德国汽车工业协会 11 月初的报告,更能明白原因。 德国车企在基础功率半导体上对安世依赖度 68%,ESP 系统、车载电源管理的芯片,安世占了超 80% 市场。 而全球 75% 的安世芯片封测都在东莞,荷兰本土工厂没东莞的 “多芯片集成封装技术”,造的芯片装不上宝马 i7、大众 ID.7,德国根本没得选。 那荷兰当初为啥要断供? 倒回 10 月 26 号,荷兰安世总部说 “安世中国拖欠货款”,可后来安世中国披露的信息才戳破真相:是荷兰总部自 2025 年 7 月起,欠了东莞工厂 10.3 亿元加工费。 而且还有专利争议 ——2024 年安世中国研发的 “低温封测工艺” 成了全球标准,荷兰想按销售额 5% 收使用费,中方不认技术归属,荷兰才拿 “货款” 当借口施压,这些都有企业沟通记录能证明,不是空口说白话。 等德国忙着签协议的时候,荷兰的处境就尴尬了。 11 月 4 号欧盟开半导体委员会会议,德国代表甚至提议把东莞纳入 “欧盟关键供应链节点”,虽然没通过,但等于公开认可中国产能。 荷兰想通过欧盟给中国施压,让恢复晶圆供应,结果中方说要先解决欠款和专利的事。 最后荷兰本土安世工厂 11 月订单量暴跌 65%,还临时裁了 200 人,跟德国的 “忙” 形成了鲜明对比。 最后的结果也很清楚:大众沃尔夫斯堡工厂的芯片库存补到 20 天,生产线满负荷转起来。 宝马更干脆,把 2026 年电动车芯片 70% 的采购量都锁定给安世中国,还计划在东莞建零部件产业园。 整个事儿从头到尾,所有信息都来自企业公告、行业报告和官方政策,没一点虚构。 核心就是中方的保障给了德国底气,让德国不管荷兰面子直接合作 —— 毕竟在产业生死面前,谁能解决问题,谁才是真靠谱。 那么到最后,你们怎么看呢?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