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运来了挡都挡不住,30亿吨铁矿重见天日,美国媒体:中国将改写全球铁矿格局!11月4日台媒爆料,一条全新铁路在西非正式投入运营,西芒杜铁矿将在今年实现出口,然而这样的状况也引来外媒的担忧:中国从未拥有过如此程度的海运铁矿定价权! 话说西芒杜这地方从上世纪 50 年代就被发现了,号称全球最后一块优质铁矿宝地,可就是因为偏远、政局乱,再加上国际矿商故意压着不开发控价格,硬生生沉睡了 30 年,直到中国企业带着钱和技术过去,才把这块 “钢铁黄金” 挖了出来。 这矿的分量确实吓人,已探明的储量就超过 30 亿吨,铁品位直奔 65% 以上,要知道澳大利亚皮尔巴拉矿区的矿品位也就 60% 出头,巴西淡水河谷的好矿也才 62% 左右。 这意味着同样炼一吨钢,用西芒杜的矿能少烧不少煤、少排不少渣,铁品位每提升 1%,吨钢成本就能降 10 块钱,算下来每吨直接省出 50 块,对正搞绿色转型的中国钢企来说,简直是送上门的成本红利。 更关键的是,中国企业在四个矿区都有持股,从源头就握住了话语权,不再是以前那种站在谈判桌前等着巨头开价的被动角色。 光有矿没用,运不出来都是白搭,这时候中国基建的本事就显出来了。那条刚通车的跨几内亚铁路,600 多公里长,横贯几内亚四个大区,光是 T 梁就预制了 1068 片,还得打通西非最长的金迪亚隧道,施工队顶着旱季高温、雨季疟疾,硬是用四年时间就修通了。 为了提高效率,还建了非洲首条智能化焊轨生产线,把 25 米的短轨焊成 300 米长轨铺上去,这技术在海外都是头一回用,连建桥的模式都是照搬京沪高铁的,说是 “中国标准” 出海一点不夸张。 这条铁路每年能运 1 亿吨矿石,相当于澳洲铁矿出口量的五分之一,再配上新建的马瑞巴亚港,从矿山到港口再到远洋船,中国主导的物流链算彻底通了。 以前可不是这样,全球 70% 的高品位铁矿都被力拓、必和必拓、淡水河谷这三家垄断着,2008 年两拓还想合并搞更大的垄断,差点把中国钢企的命脉掐得更紧。 中国每年要进口 12 亿吨铁矿,占全球海运量的七成,可价格从来由不得自己,2021 年铁矿价一下飙到 230 美元 / 吨,中国钢企一年就多花了上千亿。 必和必拓去年还敢狮子大开口,要求长协价涨 15% 到 109.5 美元 / 吨,比现货价高出近 30 美元,那时候没替代方案,只能捏着鼻子忍。 现在不一样了,西芒杜刚要投产,中国矿产资源集团直接暂停了必和必拓的美元计价矿采购,逼着对方坐下来谈,不仅要按现货价定长协,还得用人民币结算。 这一招直接打在七寸上,必和必拓的黑德兰港库存都堆成山了,利润一下降了 24%,没过多久就松口,把人民币结算比例提到 40%,涨价也只敢要 5%。连巴西淡水河谷都赶紧签了 5000 万吨的人民币长协,毕竟谁也不想失去中国这个大市场。 以前定价全看普氏指数,数据都被巨头掌控,现在中国搞 “点对点报价”,跳过伦敦、新加坡的期货市场,直接按矿源和到港成本算,连非洲其他矿都开始接受人民币报价了,上海期货交易所的铁矿期货交易量占了全球 70%,定价权慢慢就抢回来了。 力拓估计得悔得拍大腿,当初为了防收购才把西芒杜拿出来当筹码,后来又压着不开采控价,现在中国企业成了主导,它反倒成了旁观者,还是美国大使馆游说半天,几内亚政府又挽留,才勉强保住 25% 的份额。 彭博社说得一点没错,中国以前还真没拥有过这么硬核的海运铁矿定价权,毕竟以前是 “人家有矿我有钱”,现在是 “我有矿有运能还有市场”,主动权彻底换了边。 等到 2026 年南北矿区满产,每年能出 1.2 亿吨矿石,占全球产量的 5%,中国从澳巴进口铁矿的依赖度能从 80% 降到 65%,慢慢形成 “澳矿、巴矿、非矿” 三足鼎立的格局。 就算从几内亚到中国的航程是澳洲的三倍也愿意走,毕竟这是自己说了算的供应链,不用再看别人脸色。 从 2007 年力拓靠西芒杜防收购,到 2025年中国主导投产,十八年时间,主动权就这么悄无声息地换了主人,说国运挡不住,不如说实力到了,自然能改写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