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堆淤泥居然卖出了8.4亿元?这又是什么新玩法?   11月7日这次拍卖的标的是

且听楚楚说 2025-11-10 20:37:45

一堆淤泥居然卖出了8.4亿元?这又是什么新玩法?   11月7日这次拍卖的标的是齐齐哈尔依安县上游水库、跃进水库的淤泥资源,体量达1100万立方米。   中标的是齐齐哈尔泽源环保公司,成立才13天,就以8.39亿元价格拿下了20年清淤和处置权。   折算下来,每立方米价格高达76元,创下全国同类交易纪录,更值得一提的是,这家企业100%由当地国资控股,背后操作空间也引发了不少关注和讨论。   很多人以为这堆淤泥没什么价值,其实完全相反,齐齐哈尔的水库淤泥并不是污染“毒泥”,而是经过黑土地肥沃养分滋养,富含氮、磷、钾等有机质。   权威检测显示没有重金属超标,完全符合有机肥原料和土壤改良剂的标准,拍下来的897万立方米可直接资源化利用,剩余部分也能作为生态修复材料。   对于主打绿色农业的东北来说,这堆淤泥堪比“黑金”。   从产业角度说,淤泥直接加工成有机肥,正好适配东北大面积的有机农业。企业计划建厂生产,原材料储备能用十几年,预计每年产值超过1亿元。   别小看这条产业链,背后牵动着化肥、土壤改良、农业增产等多重利益,要知道,有机肥市场的需求一直很旺,特别是在国家大力推广绿色农业的背景下,这种优质肥源抢手得很。   地方出台了专门的《水库清淤管理办法》,明确了“所有权归政府、经营权可交易、承包权归企业”的三权分置机制。   这让原本无主、无序的资源,变成了可以流通的资产,彻底盘活了生态资源。   生态治理压力也给这场拍卖推了一把,水库多年淤积,导致库容减少、防洪灌溉能力下降,清淤需求早已箭在弦上,更何况还能赚钱,肯定要卖掉。   以铁力市同类水库为例,库容已经减少14%,靠财政兜底清淤,不仅压力大,资金也很难保障。   市场化拍卖恰好解决了地方“没钱清、清了难处置”的双重难题,实现了财政减负和环境治理的双赢。   这场拍卖的本质,其实是“资产化+金融杠杆”的创新,地方政府先把淤泥确权、估值,变成可交易的资产,再通过拍卖把处置权转让给企业。   企业拿到处置权后,还可以把未来收益权质押给银行,获得绿色贷款,最终,地方政府获得现金流,企业获得长期资源,银行获得优质项目,形成了正向循环。   对地方政府来说,这次操作一举多得,8.4亿元的拍卖收入直接盘活了沉睡资源,缓解了财政压力。   更重要的是,企业后续经营还需提取至少5%收益作为生态补偿金,反哺水库维护,实现了治理到反哺的闭环。   这样的模式,既保证了生态治理的持续性,也让地方财政有了新来源。   企业方面,也不是全靠自有资金买单,依托国企背景和项目收益权质押融资,企业可以用较小的自有资本撬动更大的项目规模。   后续通过有机肥、土壤改良剂等产品销售回收成本、实现盈利。换句话说,企业用生态资源换取长期收益,既分担了风险,也获得了长远发展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这不是齐齐哈尔的独创,此前,黑龙江某水库145万立方米淤泥的5年经营权,以6103万元成交。   中标民企通过质押收益权获得4500万元绿色贷款,已经跑通了“EOD”(生态环境导向开发)项目的闭环,齐齐哈尔这次则把规模和模式进一步放大,成为全国同类项目标杆。   从行业角度看,这一创新打破了“淤泥是废物”的固有认知,为全国河湖库清淤提供了新路径。   不用财政兜底,反而能靠资源变现反哺生态治理,这对全国有类似生态治理难题的地方来说,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只要资源本身没有污染、具备资源化路径,这一模式就有复制空间。   当然,前提是产权界定和监管机制要跟上,只有保证交易的合规性、资产的流动性,才能避免沦为地方违规融资的工具。   其实,这背后也是中国地方经济转型的一个缩影。过去,地方靠卖土地、卖资源换发展,如今资源环境约束加大,转型压力越来越大。   如何把沉睡资产盘活、把生态负担变成资产,是很多地方都在探索的“新玩法”。齐齐哈尔的8.4亿元淤泥拍卖,既是一次尝试,也是一次风险可控的创新。   对于普通人来说,这场拍卖的意义也不小。生态资源不是“废物”,而是可以变现的“金矿”。   只要有创新的思路、科学的机制、合理的监管,很多看似无用的资源都能盘活变现,反哺经济和生态,未来,随着更多地方加入创新探索,类似的“资源资产化”案例可能会越来越多。   总的来看,齐齐哈尔8.4亿元淤泥拍卖,不仅是一次金融创新,更是生态资源资产化的标志性案例。它改变了人们对“烂泥”的认知,推动了生态治理和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当然,这一模式还需要不断完善产权界定、加强监管,防范市场和法律风险,只有这样,才能让“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真正实现绿色发展的良性闭环。 参考信源: 水库淤泥卖出6000万元 “点泥成金”背后的价值密码 2025-11-09 新浪财经

0 阅读:2152

评论列表

追梦人

追梦人

8
2025-11-11 15:19

国外资本,还非常有可能是日本资本。国家不让出口落叶枯草等有机物,他们就买中国的有机肥料。成立一个肥料公司,买下水库淤泥,然后加工成有机肥料,再运往日本。

用户10xxx70

用户10xxx70

6
2025-11-10 21:07

现成立公司,就有这么多钱,

晚秋的叶 回复 11-11 15:11
就是专门为卖这些泥巴成立的公司 话说这个也好,既给水库清了淤 又给当地带来了财政收入。不晓得这种方法能在太湖推广不

冷眼旁观

冷眼旁观

5
2025-11-11 14:45

套路比水库的水还深

行者

行者

4
2025-11-11 14:45

才成立13天,枕头就送过来了。

天高云淡

天高云淡

2
2025-11-11 17:19

既然土地卖不起价,那我就卖淤泥卖,反正什么值钱卖什么

湘西人家

湘西人家

1
2025-11-11 17:17

应该是城投融资手段

用户86xxx32

用户86xxx32

1
2025-11-11 17:13

国资城投融资手段吧

用户10xxx07

用户10xxx07

1
2025-11-11 15:34

一举好几得

猜你喜欢

且听楚楚说

且听楚楚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