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回自己的家”11月11日,上海,2名外国人骑共享单车上高架,一人淡定的坐在高

慕蕊看趣事 2025-11-13 16:39:46

“滚回自己的家”11月11日,上海,2名外国人骑共享单车上高架,一人淡定的坐在高架上,另一人则在拥挤的车流中为他拍照,丝毫不管是否影响到交通,当旁边有司机拿出手机拍摄他们时,其中一人还对着镜头比了个“耶”,一脸得意,完全不当回事!网友:看着像印度人。 11月11日的上海高架上,发生了一幕让司机们既愤怒又心惊的场景——两名外国人骑着共享单车上了高架,一人淡定地坐在高架护栏边,另一人则在拥挤的车流中举着手机为他拍照,完全不顾身边飞驰的车辆是否会受到影响。 当旁边有司机拿出手机记录这一违规行为时,其中一人还对着镜头比了个“耶”,一脸得意的模样,仿佛把繁忙的高架当成了网红打卡点。这段视频在网上传播后,网友们炸了锅,有情绪激动的网友直言“滚回自己的国家!”,更多人则在谴责这种既违法又危险的行为。 了解上海交通规则的人都知道,这事放在平时根本不应该发生。高架桥作为城市快速通道,设计初衷就是为了让机动车快速通行,缓解地面交通压力,非机动车是明确禁止进入的,这是连小学生都知道的基本常识。 根据《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条例》,非机动车驶入高架道路的,将被处以五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如果造成交通事故,还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而且从安全角度来说,高架上车速普遍在每小时60公里以上,即使当天有些堵车车速不快,但非机动车的稳定性差,一旦与机动车发生碰撞,后果不堪设想。 视频里的细节更让人揪心。两名外国人骑着共享单车,在车流中穿梭到高架护栏边,其中一人直接跨过护栏坐在边缘,双腿悬空晃荡,另一人则站在非机动车道(高架本无专门非机动车道,他们只能在机动车道边缘)调整角度拍照。 当时高架上的车流量不小,车辆只能缓慢挪动,但每一辆经过他们身边的司机都要小心翼翼地避让,不少司机还鸣笛示意,可这两人完全不为所动,依旧沉浸在“打卡”的兴奋中。 有现场司机回忆:“当时我离他们只有两三米远,心都提到嗓子眼了,就怕他们突然动一下,或者有其他车辆没注意到他们。” 网友们在看到视频后,愤怒之情溢于言表。有网友指出“看着像印度人”,但更多人关注的是行为本身而非国籍:“不管是哪国人,在中国就要遵守中国的法律,不能把公共安全当儿戏。” 还有网友吐槽:“现在有些人为了拍个照片真是啥都敢干,把高架当自家后花园,完全不顾及别人的安全。”也有理性的网友表示,虽然行为可恨,但“滚回自己的国家”这种说法有些极端,更应该关注如何加强管理,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截至目前,上海交警部门已经介入调查,表示会根据视频线索追查两名当事人的身份,依法进行处理。 其实类似的非机动车违规上高架事件并非个例。就在今年8月,上海也曾发生过一名男子骑电动自行车上高架的情况,当时该男子不仅逆行,还在车流中随意变道,最终被交警拦下并罚款200元。而在全国其他城市,也有过行人爬高架拍照、共享单车骑上快速路等违规行为。 这些行为之所以屡禁不止,一方面是部分人安全意识淡薄,存在侥幸心理,觉得“偶尔一次没关系”;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部分高架入口的管理存在漏洞,虽然设有禁止非机动车进入的标志和护栏,但仍有个别人员能找到缝隙钻进去。 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每天都有大量中外游客前来,交通秩序的维护需要所有人的共同努力。对于外国人来说,来到中国后应该主动了解并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而不是凭借“游客身份”就肆意妄为。 对于交通管理部门来说,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对高架道路的管控,除了完善物理隔离设施,还可以增加监控设备的密度,对违规行为做到“早发现、早处置”。同时,加大对交通法规的宣传力度,让无论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清楚了解哪些行为是禁止的,哪些底线不能触碰。 这次事件也给所有人提了个醒:公共道路不是私人秀场,交通安全容不得半点马虎。无论是开车、骑车还是步行,都应该把安全放在第一位,遵守交通规则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负责。 希望两名外国人能认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接受相应的处罚,也希望更多人能从这件事中吸取教训,不再做出类似的危险举动。只有每个人都敬畏法律、重视安全,我们的城市交通才能更加有序、更加畅通。 官方信源: 《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条例》 澎湃新闻

0 阅读:58
慕蕊看趣事

慕蕊看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