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日大使馆的X号又更新了,这次直接用“倭寇”两个字,虽然讲述的是明朝的历史,但日

谈古论今朝 2025-11-14 00:24:45

驻日大使馆的X号又更新了,这次直接用“倭寇”两个字,虽然讲述的是明朝的历史,但日本人绝对看得懂。 为了方便日本人看得懂,这次的内容直接使用日文表述,这让他们更加清晰。全文意思如下:昔日,福建省霞浦的沿岸多次遭到倭寇的袭击。由于当地没有山的屏障,也没有天然的堡垒,渔村的人们用石头筑起围墙,把整个村庄变成了石头堡垒... 你知道吗?当时的“倭寇”真不是随便叫的,是明朝史料里实打实的称谓,《明史·日本传》里写得明明白白,就是指那些劫掠中国沿海的日本海盗团伙! 嘉靖年间这事儿闹得最凶,霞浦刚好在闽东沿海,是倭寇北上南下的必经之路,受灾特别严重。 史料记载,倭寇不光抢粮食、钱财,还掳走青壮年当奴隶,老人小孩不顺从就直接杀,沿海村子经常被洗劫得只剩断壁残垣。 当地村民是真被逼到绝境了,官府的卫所兵当时早就不行了,士兵逃的逃、老的老,武器都锈得拉不开弓,根本指望不上。 没办法啊,只能自己救自己,全村人齐上阵,捡海边的巨石、凿山里的岩石,一块一块往上垒,花了好几年才筑起这石墙。 现在去霞浦的大京村、吕峡村,还能看到当年的石墙遗迹,有的地方墙厚能达一米多,村口就留一个窄窄的石门,晚上一关,倭寇再凶也难冲进来。 这些石墙可不是简单的围墙,是村民用命堆出来的防线,墙根下的每块石头,都藏着当年的恐惧和求生的韧劲! 驻日使馆这么说,真不是故意挑事,是历史本来就是这样。 “倭寇”这两个字,从来不是侮辱性词汇,就是对那段历史里特定劫掠者的客观称呼,就像我们说“海盗”一样直白。 特意用日文翻译过去,就是怕他们拿“不懂历史”当借口,毕竟这段历史不仅中国有记载,日本的《筹海图编》里也明确记录了倭寇对中国沿海的劫掠行为。 现在有些日本势力总爱模糊这段历史,要么说“只是小规模冲突”,要么干脆不提,可霞浦这些保存至今的石墙,就是最铁的证据! 正视历史从来不是要记仇,是想让双方都明白,和平是多么难得。 当年村民被逼到筑石墙自保,就是因为没有安宁的环境,现在我们提这段历史,也是想提醒,不管过去多少年,历史真相不能改、不能忘。 使馆用这种方式讲历史,既没添油加醋,也没刻意抹黑,就是把真实发生过的事儿摆出来,让日本人也看看,他们先辈当年的一些行为,给中国沿海百姓带来了多大的灾难。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0
谈古论今朝

谈古论今朝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