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陈祥榕壮烈牺牲后,部队首长询问其母有什么需要关照的,岂料女人张口就让在场的人惭愧不已:“我的儿子,在战斗中是否表现得勇敢?”网友:古有岳母刺字,精忠报国,今有陈母问勇,驱逐外寇。 试问:一位母亲在失去儿子后,最想问的会是什么?这个残忍问题的答案,在2020年夏天,被一位闽东农村的母亲彻底改写。 当部队首长走进陈祥榕烈士家中时,空气里弥漫着悲伤与不安。五个月前,这个还差两个月才满19岁的边防士兵,在一次战斗中为营救战友壮烈牺牲。 首长握着陈祥榕母亲的手,询问家里有什么困难需要解决。在场的人以为会听到生活上的诉求。毕竟这个单亲家庭失去了唯一的儿子,也失去了最重要的经济支柱。 但这位母亲抬起头,用带着口音的普通话说出的第一句话,让时间仿佛在那一刻静止:“我的儿子勇敢吗?在战场上没给国家丢人吧?” 这个问题像一记重锤,击中了在场每个人的心脏。首长眼圈瞬间红了,他郑重地给这位母亲敬了个军礼:“您的儿子非常勇敢,他是英雄!” 后来人们才知道,这个叫陈祥榕的年轻人,在2019年报名参军时就说过:“要去就去最艰苦的地方,到前线去。” 到了边防部队后,他在日记本上用力写下:“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班长看到后还以为这只是普通的摘抄,没想到这个福建少年认真地解释:“班长,这也是我自己的想法。” “清澈的爱”这个被十九岁少年用来形容对祖国感情,而他的母亲,在失去独子后不问抚恤不问待遇,却在乎儿子是否勇敢。这种如出一辙的精神品格,仿佛早就融入了这个家庭的血液中。 母亲知道儿子最在意的不是身后哀荣,而是他是否尽到了军人的责任;儿子也知道母亲一定不会贪图物质补偿,而是他是否对得起这身军装。这对母子之间的默契,比任何豪言壮语都更有力量。 如今,父母对子女的期待往往围绕着好工作、高收入、安稳生活。这当然无可厚非,但陈妈妈让世人看到了另一种可能:当国家需要时,有些家庭会义无反顾的支持孩子上前线,把孩子的功勋当做自己此生的荣耀。 这件事在网上传开后,很多人自发到陈祥榕的墓前祭奠,摆上他生前爱吃的橘子。有网友这样写道:“他牺牲的时候还是个孩子,却做了大人都未必敢做的事!” 在那场真枪实弹的边境冲突中,陈祥榕完全可以选择更安全的位置。但在生死瞬间,他选择向前,选择挡在战友的身前。 如此英勇无畏的举动,或许来自于母亲从小的教诲:做事要对得起良心,选择要无愧于内心。 后来,陈妈妈很少接受采访,继续过着平静的生活。一个家庭为国家献出了唯一的孩子,却依然保持着最质朴的尊严,这种作风让人动容、敬佩。 现在,“清澈的爱,只为中国”已经成为年轻一代表达爱国情怀的代名词。而陈妈妈那个问题,也让我们明白:有些责任,值得用生命去守护!向伟大的英雄战士致敬!战争 致敬 信息来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军报记者寻根行丨探访陈祥榕烈士故乡,追寻“陈母问勇”背后的家国情怀 文|墨海 编辑|史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