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守得住民办学校的寂寞吗? 办一所民办高中,最短的周期也要三年。 三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却足以让很多满怀热情的人中途退场。 我见过太多民办学校的创办人,有的是企业主,有的是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凭着当初的一点教育情怀,再赶上人口红利,就把学校建起来了。 起步时,大家还是很好的: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像呵护幼苗一样守护着学校的成长。 可一年之后,考验就真正开始了。 若是几个人合作办学,股东之间就容易产生内耗。 即便当初白纸黑字约定的很清楚,也挡不住理念的分歧、利益的纠葛,最终走向“心照不宣”的分裂。 若是个人办学,孤独感也会侵蚀初心,甚至开始会开始怀疑当初的决定,也可能会问自己:这条路,到底选对了吗? 教育是个慢工程,不像开工厂,第一个月生产,第二个月就能收益。 学生要三年才能毕业,品牌要五年才成型,这份等待,最磨人。 特别是这两年投资办学的人,正赶上人口红利大幅缩减的时期,焦虑、不安、急切,这些情绪就会慢慢显现出来。 但我想说,此刻或许正是民办教育最好的时机。 危机中孕育着希望,乱象里藏着机遇,越是这个时候,越要沉得住气。 办学就像种树,你不能指望今天埋下的种子,明天就开花结果。 唯有守得住寂寞、耐得住性子的人,才能等到枝繁叶茂的那一天。 教育从来不是一场短跑,而是一场需要耐心与信念的马拉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