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奥运冠军陈若琳被亲生父母抛弃,被舅舅养大,当她斩获22个世界冠军后,

吉吉淘的过去 2025-11-21 11:29:54

1995年,奥运冠军陈若琳被亲生父母抛弃,被舅舅养大,当她斩获22个世界冠军后,亲生母亲却找上了门,但陈若琳的举动让人意外。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92年冬天,江苏南通一个普通工人家庭迎来了第二个孩子。 这个名叫陈若琳的女婴还不知道,自己的人生即将经历不平凡的转折。 三岁那年,父母的婚姻走到尽头,两人都不愿承担抚养责任。 母亲带着哥哥远走异国,父亲也离开了家乡,只留下年幼的陈若琳茫然无措地站在外婆家门口。 外婆陈桂英已是花甲之年,看着幼小的外孙女无依无靠,心疼地将她搂入怀中。 可老人年迈体弱,实在无力独自抚养孩子。 经过深思熟虑,她将陈若琳托付给儿子儿媳照顾。 舅舅唐华和舅妈虽然收入微薄,却毫不犹豫地接过了这个重担。 从此,陈若琳有了新的爸爸妈妈,原本破碎的家庭关系在新的亲情中得以重建。 每天清晨,舅妈都会为她梳好整齐的小辫子,舅舅则会检查她的作业。 这些看似平常的日常,却让陈若琳感受到了久违的家庭温暖。 童年的陈若琳体弱多病,经常半夜发高烧。 唐华夫妇总是连夜抱着她赶往医院,悉心照料。 为了增强体质,外公每天清晨带着她晨跑,外婆则用糖果鼓励她多运动。 渐渐地,这个曾经瘦弱的小姑娘脸色红润起来,展现出活泼好动的一面。 在外公的陪伴下,她不仅学会了跑步,还培养了吃苦耐劳的品质。 六岁那年,唐华带着侄女来到南通市体校。 原本想让她学习体操,却因年龄太小被婉拒。 正当他们准备离开时,游泳教练高峰注意到了这个四肢修长、眼神灵动的小姑娘。 在高峰的建议下,陈若琳开始了她的运动生涯。 令人惊讶的是,第一次接触泳池的她毫无畏惧,很快就展现出过人的水性。 高峰教练后来回忆说:"当时我就看出这孩子与众不同,她眼神里有一种超越年龄的坚韧。" 训练之路充满艰辛。 七岁时,陈若琳在一次训练中右臂骨折。 医生建议休息三个月,但倔强的她坚持要参加即将到来的比赛。 高峰教练带着她四处求医,最终找到一位老中医进行正骨治疗。 每次正骨时剧烈的疼痛让年幼的陈若琳眼泪直流,但她始终咬紧牙关坚持。 最终,她如愿参赛并获得第四名,这次经历让她更加坚定了走体育道路的决心。 赛后,她悄悄对舅舅说:"我一定要拿世界冠军。" 1999年,表现优异的陈若琳被选入江苏省少儿体校。 离家住校的生活对七岁的孩子来说是巨大的挑战。 懂事的她总是报喜不报忧,每次通话都说自己过得很好。 细心的外婆察觉到了她的心思,要求她每周必须给家里打一次电话。 这个约定成为陈若琳训练生活中最温暖的慰藉。 在体校的四年里,她从一个懵懂的孩子成长为技艺精湛的跳水运动员。 2003年,11岁的陈若琳在全国少儿跳水赛中独揽三金,引起了国家队教练周继红的注意。 次年,陈若琳如愿入选国家跳水队,开始了更加系统的训练。 为了控制体重保持最佳状态,她长期节食,同龄女孩享受零食的时光,她都在训练馆里挥汗如雨。 有时候饿得受不了,她就默默看着其他队员吃零食,然后继续投入训练。 这种自律精神让教练们都为之动容。 2006年,14岁的陈若琳首次参加国际大赛就夺得冠军。 站在领奖台上的她,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远在南通的家人。 两年后的北京奥运会,16岁的她与搭档完美演绎女子双人10米跳台,为中国队摘得金牌。 当国歌奏响时,看台上的唐华夫妇热泪盈眶,他们知道这个从小失去父母关爱的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赢得了全世界的尊重。 赛后接受采访时,陈若琳动情地说:"这枚金牌属于我的家人,是他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此后八年,陈若琳在国际赛场上屡创佳绩,共获得22个世界冠军头衔。 但是荣耀背后是满身伤病,长期高强度的训练让她的颈椎严重劳损。 2016年里约奥运会前,医生曾建议她退役治疗,但陈若琳坚持要完成最后一次奥运之旅。 最终,她与搭档王湘婧默契配合,实现了该项目的三连冠。 这场比赛成为她职业生涯的完美谢幕。 颁奖仪式后,陈若琳与看台上的家人紧紧相拥。 这时,一位陌生女子缓缓走近,她正是陈若琳阔别二十多年的生母。 面对这个曾经抛弃自己的女人,陈若琳内心百感交集。 经过与唐华夫妇的长谈,她最终选择了原谅。 这个决定不仅化解了多年的心结,也让她真正理解了宽容的含义。 她说:"恨一个人太累了,我选择放下过去,珍惜现在拥有的幸福。" 主要信源:(浪体育——退吧!陈若琳儿时路太坎坷 再坚持跳下去或瘫痪;中华网——从父母抛弃的弃婴到世界冠军,如今的她培养出了全红婵,传奇人生再续辉煌)

0 阅读:0
吉吉淘的过去

吉吉淘的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