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中国一高级干部访日期间,不顾多人劝阻非要去靖国神社,回国后就被中纪委开除了党籍,可他却说:我是清白的。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周而复是一位中国著名作家和文化界人士,他的人生经历中有一段特别引人关注的故事。 这件事发生在1985年,当时他作为中国文化代表团成员访问日本,期间参观了靖国神社,这个行为后来给他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周而复1914年出生在南京一个普通家庭。 他从小喜欢读书,长大后开始从事文学创作。 1939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成为一名忠诚的党员。 在文学创作方面,他写出了《上海的早晨》和《长城万里图》等著名作品。 这些作品都是基于真实历史写的,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迁。 1985年10月,周而复作为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的副会长,去日本参加一个文化交流活动。 这次出行他还有一个个人目的,就是为他正在写的小说《长城万里图》收集资料。 这部小说要写的是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周而复想把它写成反映亚洲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作品。 他觉得以前的作品很少从亚洲战场整体来看中国的作用,所以需要亲自收集更多资料。 在日本期间,周而复按照程序向中国驻日大使馆报告了自己的行程安排,其中提到可能要参观靖国神社。 他解释说,这不是要去参拜,而是为了了解历史背景,用于小说创作。 日本方面安排他参观了靖国神社,周而复在那里认真做了记录,包括神社的建筑布局和展示内容。 这些细节后来都被用在了《长城万里图》里,用来描写日本战犯的历史。 不过,就在他参观完的当天晚上,大使馆接到国内通知,说是不允许中国代表参观靖国神社,除非有特殊批准。 周而复已经去过了,他向大使馆说明了情况。 使馆人员表示理解,建议他不要再对外提起这件事。 没想到回到国内后,这件事被人传了出去,引起了很大风波。 1986年3月,人民日报发表文章,说周而复严重违反外事纪律,丧失了国格人格,中央纪委决定开除他的党籍。 文章还说他态度傲慢,影响了中日关系。 这对周而复打击很大,他觉得自己很冤枉。 作为一个有47年党龄的老党员,他开始不断向上级说明情况,同时继续坚持写作。 周而复的生活因此受到了很大影响,但他始终没有放弃。 他一再解释说,去靖国神社是为了收集写作素材,不是去参拜。 他还说,日本主办方在接待中国代表团时确实有失礼的地方,比如团长没有亲自迎接,座位安排也不合适,但这不能说是他的错。 2000年的时候,有家杂志发表文章说周而复是"贪官",周而复就到法院去告这家杂志。 在法庭上,他拿出了《长城万里图》的手稿,证明自己确实是为了写书才去靖国神社的。 不过法院最后还是驳回了他的诉讼。 周而复没有灰心,他相信党组织一定会公正处理这件事。 经过长期调查,2002年9月,中央纪委重新审查了这个案子,决定恢复周而复的党籍。 文件里说,参观靖国神社虽然违反了纪律,但目的是为了创作,其他指控都不能成立。 原来的处分改成了留党察看一年。 周而复等了16年,终于等到了这个结果,他非常感动。 之后他继续努力,完成了《长城万里图》的全部六部。 这部小说被评价为很好地描写了抗日战争的历史。 2004年,周而复去世,享年90岁。 这件事让我们看到,历史有时候需要时间来证明。 周而复坚持自己的信念,最终得到了公正的评价。 他的故事也告诉我们,做事要遵守纪律,但也要理解每个人的初衷。 通过这件事,我们可以更全面地认识历史,也更懂得如何客观地看待一个人。 周而复在文学创作上付出了很多心血。 为了写《长城万里图》,他走访了很多地方,采访过不少历史见证人。 这部小说写了八年时间,前后修改了很多次。 他说过,写历史小说最重要的就是真实,不能随便编造。 正是这种认真负责的态度,让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价值。 在个人生活方面,周而复一直保持着简朴的作风。 他住在北京一个普通的房子里,家里的家具都很旧了。 虽然当过文化部副部长,但他从不搞特殊化。 这种朴实无华的品质,也体现了一个老共产党员的本色。 这件事过去这么多年,现在回头看,我们可以更冷静地分析。 当时的社会环境比较特殊,人们对某些问题比较敏感。 随着时间推移,大家能更理性地看待历史问题。 周而复的案件最终得到纠正,也说明了社会在进步,法治在完善。 周而复的故事给我们很多启发。 它告诉我们,要坚持真理,也要遵守规则。 做人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能随风倒。 同时也要相信,只要自己是清白的,最终总会水落石出。 这些道理,在今天仍然很有意义。 主要信源:(中国作家网——周而复:文学长路上的不倦旅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