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的成功,不是PPT堆出来的,而是真刀真枪、一项项技术硬打出来的。廉玉波,就是这样一个典型。 当“比亚迪首席科学家廉玉波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这一消息出来时,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终于实至名归了。 毕竟,在如今这个“谁都能说点大话”的时代,真正靠技术立身、靠工程实战打出行业地位的人,少了。而廉玉波,是那种不在台前,却能决定行业天花板的人。从新能源动力总成,到整车研发,从刀片电池、e平台,到混动技术背后的系统工程,他几乎参与并主导了比亚迪最核心、最“压箱底”的那部分能力。别人还在卷宣传时,他在卷技术;别人等供应链时,他带团队自己造。 这次他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不仅是个人荣誉,更像是给中国新能源车行业打了一针强心剂:真正能改变世界的,是工程师,而不是 PPT。 外界常说,比亚迪这家公司骨子里就是“工程师文化”——今天看来,这句话不只是形容词,而是事实。廉玉波的当选,意味着中国汽车产业的技术路线、话语权和判断力,越来越掌握在真正懂技术、敢创新的人手里。 一个国家的产业竞争力,最终拼的还是原创能力;而原创能力,靠的是像廉玉波这样的工程师群体——脚踏实地、敢啃硬骨头、能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比亚迪说“技术为王、创新为本”,很像一句口号;但一个工程师成为院士,这就是最硬的证明。 技术决定格局,工程师改变时代。 这回,中国工程院给出的答案,足够清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