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尔斯·克拉夫11月重磅观点:当年精准预言2000 与 2008,这次他在指向什么? 1️⃣ 当大多数人还在争论 人工智能是泡沫还是趋势时,克拉夫(Clough)关注的不是行情,而是"文明级生产力拐点"。 这位曾提前看穿 2000 与 2008 的宏观老将,近期罕见现身彭博与CNBC。他没有沿着记者的问题线性回答,而是给出了一个更大的主线: 市场正在误读当下,美国正在进入一个"生产力上升周期",而不是投机周期。 为了让你看得更清楚,我把他的观点重构成四条深度逻辑,而不是原文的常见问题(FAQ)式表达。 2️⃣ 第一条主线:NVDA的争议从来不是估值,而是市场不懂“新型现金流资产”。 传统PE体系是基于“利润会被周期吞噬”而设计的。 但他强调: 🔹NVDA的自由现金流是真金白银,可持续、可复利 🔹客户不是炒作,而是全球企业的资本开支 🔹人工智能基建不是消费狂热,而是类似历史上"电力网络"的资本投入 所以他给出的判断不是“300 倍贵不贵”,而是: 市场还没为这个商业模式建立新的估值框架。 换句话说,NVDA更像是现金流型基建供应商,不是典型的科技股。 3️⃣ 第二条主线:这轮 人工智能周期的本质,不是科技泡沫,而是“1910 年的电力革命”。 克拉夫(Clough)的关键比喻非常反直觉: 不是 1999,是 1910。 那一年电力开始普及,成本高、应用少,但其后的十年重塑整套工业体系。 现在的 AI,在他眼里对应的是: 🔹成本快速下降 🔹企业端的采用率处于最初阶段 🔹生产力拐点尚未真正爆发 所以在他的逻辑里: 这不是疯狂的尾声,而是长期牛市的前半段。 4️⃣ 第三条主线:决定 人工智能资本周期的不是降息节奏,而是"美联储敢不敢压制生产力革命"。 市场在纠结“12 月降不降”。 克拉夫(Clough)的框架却是: 🔹通胀方向已明确在回落 🔹就业数据被短期扰动(政府停摆) 🔹经济路径在软着陆的轨道上 但最重要的是: 鲍威尔不会再犯 2018 的错,不会因为早收紧而杀死技术革命。 在克拉夫(Clough)的眼里,美联储真正需要避免的是"政策压制创新动力"。 因此,他认为即便降息节奏有波动,也不会改变 人工智能资本周期。 5️⃣ 第四条主线:资产配置不是"押高成长",而是押"高现金流+高确定性"。 他的组合背后不是行业偏好,而是逻辑: 买能把技术革命变成现金流的公司。 例如: 微软、苹果、谷歌、英伟达、台积电 这些不是高贝塔,而是“现金流机器”。 再配以公用事业、管道、金融作为稳定器,构成: 生产力周期的攻守平衡组合。 他的核心行为只有一句话: 市场回调时买,而不是在恐慌中卖
查尔斯·克拉夫11月重磅观点:当年精准预言2000与2008,这次他在指向什
丹萱谈生活文化
2025-11-23 13:18:18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