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芯片设计“宇宙最强”,但本土制造“空心化”三十年 如今靠《芯片与科学法案》

有渔儿 2025-11-23 14:22:11

美国芯片设计“宇宙最强”,但本土制造“空心化”三十年 如今靠《芯片与科学法案》砸钱补课,目标十年内把产能占比从10%拉到14%,先进制程更是要从0跳到28%,才算恢复“安全感”。 一、现状:设计遥遥领先,制造严重外移 芯片销售份额: ≈50%, 第1 ,高通、英伟达、苹果设计都在美国 晶圆制造产能: 10% ,第4, 仅次于中国台湾、韩国、中国大陆 7nm及以下先进产能 :0% ,无, 全部依赖台积电、三星 “美国占据全球芯片销售50%份额,但制造产能仅10%。” 二、十年目标:产能翻三倍,夺回先进制程 - 产能规模:2022→2032年产能增长203%,全球最快;份额由10%→14%,为数十年来首次回升 。 - 先进逻辑(5,000亿美元) 台积电 :Arizona(两座厂), 4nm+2nm , 10英寸,2026+2028 ,合计投资400亿美元 三星 :Taylor 4nm以下,10英寸, 2026, 170亿美元 Intel :Ohio Intel 18A(≈1.8nm), 12 英寸,2026-2027 两座厂,200亿美元 Micron: Idaho DRAM ,6 英寸,2025起 ,150亿美元 四、短板与风险 1. 人才缺口6.7万:工程师、技师、建筑工全缺,项目已出现“人等厂”现象 。 2. 成本劣势:美国晶圆厂运营成本比中国台湾高30-50%,必须靠35%投资税收抵免(AMIC)才勉强盈亏平衡 。 3. 供应链外迁惯性:光刻胶、大硅片、封装测试仍集中在东亚,本土配套率不足40% 。 4. 盟友“抽血”:2/3投资来自台积电、三星、海力士,本国IDM(Intel、Micron)仅占1/3,政策风向一变就可能撤资 。 - 短期(2025-2027):多项12英寸先进厂陆续投产,美国将首次恢复7nm以下量产能力,但规模仍小于中国台湾。 - 中期(2030左右):若补贴、税收、人才政策不摇摆,产能份额有望升至全球第三,先进制程坐二望一。 - 长期:能否稳住14%甚至继续提升,取决于成本竞争力与东亚供应链“去美国化”速度的博弈。一句话——“美国正在把芯片制造从‘短板’变‘长板’,但离自给自足还有一条太平洋”。

0 阅读:4
有渔儿

有渔儿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