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又有新动作了!   时隔14年,日本批准重启境内最大核电站。   据彭博社等

波览历史 2025-11-24 10:16:19

日本又有新动作了!   时隔14年,日本批准重启境内最大核电站。   据彭博社等外媒报道,2025年11月21日,日本新潟县知事花角英世正式批准了东京电力公司柏崎刈羽核电站的两座反应堆重启,新潟县知事花角英世的一纸批准,让停运14年的柏崎刈羽核电站重回公众视野。   这座日本最大、全球净发电量名列前茅的核电站,即将在福岛核事故后再度启动,可在能源转型的大趋势下,这个决定实在让人看不懂。   日本明明有更好的能源选择,为啥非要死磕核电。   咱们先算笔账,2024年日本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已经达到30%,太阳能装机容量更是冲到了100吉瓦,政府还出台了《再生可能エネルギー基本法》,给足了补贴政策。   按照规划,2030年可再生能源占比还要提升到40%,这说明清洁能源这条路是走得通的。   可日本政府偏要反其道而行之,在《第7期能源基本计划》里明确,2040年要把核电占比拉到20%。   要知道2023年核电占比才只有2%,这种急功近利的目标背后,根本不是能源安全,更像是对传统能源产业的妥协。   值得关注的是美日在核电领域的深度捆绑,根据 2025 年 10 月公布的美日贸易协议,日本承诺向美国能源项目投资 5500 亿美元,其中 3320 亿美元专门用于西屋电气新型 AP1000 反应堆及小型模块化反应堆研发。   高市早苗首相上任后首次访美就敲定这一合作,三菱重工、东芝等日本企业已明确将参与美国核电建设。   这绝非简单的商业投资,而是地缘安全的交换,美国需要日本在亚太地区制衡区域影响力,日本则借助美日同盟,为其核电技术出口、能源战略转型铺路。   柏崎刈羽核电站作为日本最先进的核电设施,重启后将成为展示其第三代核电技术(ABWR)可靠性的 “活广告”,为后续技术输出打基础。   对比德国的选择,就能看出日本的问题所在,德国早在2011年就宣布弃核,当时也面临能源依赖的压力。   但人家一门心思发展可再生能源,到2024年风电和太阳能占比已经超过50%,不仅摆脱了对核电的依赖,还成了欧洲清洁能源出口国。   同样是经历过核事故阴影,德国选择彻底告别高风险能源,日本却在14年后回头拥抱,这种差异背后,是对安全和发展的不同理解。   更让人不安的是,重启的还是东京电力公司运营的核电站。   这家企业的安全记录简直是一本“反面教材”,2002年就被查出近20年篡改、伪造29份核安全记录,近百名员工参与其中。   2007年新潟县中越冲地震,柏崎刈羽核电站4台机组停堆,放射性物质泄漏还引发火灾,事后东电还刻意隐瞒隐患。   福岛核事故后,应急处置一塌糊涂,核污染水排海更是不顾周边国家反对,如今又曝出2025年6月不当复印反恐机密文件的漏洞,这样的企业真能守住安全底线?   日本政府嘴上说“安全升级”,可实际行动却漏洞百出,柏崎刈羽核电站建在地震频发区,2024年1月石川县地震还导致机组燃料池冷却水溢出。   至今没有公开过针对该区域地质活动的专项评估报告,极端场景下的应急方案更是只字不提。   花角英世说会通过信息公开提升民众认知,还申请了3000万日元宣传预算,但当地民众根本不买账。   毕竟福岛核事故让超15万人流离失所,至今仍有很多人无法回家,这种伤痛不是金钱和宣传能抹平的。 另外,日本急于重启核电,表面看是为了降低化石能源进口成本,2024年进口液化天然气和煤炭花了10.7万亿日元,占进口总额的十分之一。   但仔细想想,这个账根本算不通,东电重启核电站需要投入巨额资金更新设备、整改安全隐患,这些成本最终还是会转嫁到电价上。   而且全球可再生能源成本持续下降,日本本土新兴能源企业已经超过2000家,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都达到29.5%了,好好发展清洁能源,完全能逐步替代化石能源,何必冒着核泄漏风险走回头路。   这个决定还在冲击区域信任,之前东电强行排海已经让周边国家失望,如今重启高风险核电站,相当于又给东亚海域增加了安全隐患。   一旦发生泄漏,辐射污染不会只停留在日本境内,整个东亚的渔业、生态环境都会受影响。   网友们的担心不是多余的,日本的能源决策不能只考虑自己,总得承担起国际责任吧。   安全问题从来没有“差不多”,一次小小的疏忽就可能酿成无法挽回的灾难。   东京电力公司的信任赤字不是一天两天造成的,日本政府的安全承诺也缺乏足够的说服力。 信息:2025-11-23 16:16·观察者网 日媒:预计本周将批准重启日本最大核电站

0 阅读:0

猜你喜欢

波览历史

波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