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确实让日本彻底怕了,韩国也变了,美国也慌了,中国确实太牛了,日媒更是表示中国的反应超出预期,其实,中国之所以这么刚,其实还不是因为实力所在,中国的强大体现在方方面面,这才让西方国家彻底破防了。 说到2024年这个时间节点,某些国家的所谓“焦虑症”与其说是凭空而来的,倒不如说是被实实在在的数据给“吓”出来的。 你看那太平洋舰队的模拟推演室里,舰长们为什么不得不频频把航线往菲律宾海那一侧偏?那是实打实的本能反应。 当你在雷达屏幕上看到对手的图标越来越密集,而且每一艘都不好惹的时候,再硬的嘴也得服软。 这就得算算海面上那本让人头皮发麻的账。就在这一年,我们海军也没干别的,就是常态化地来了一波“补货”:3艘052D大驱、3艘054A护卫舰,再加上那艘镇场子的055大驱,这一年里下水的主力舰艇吨位直接奔着4.7万吨去了。 这是什么概念?我们这边不仅现役055的数量冲到了10艘,整个海军手里握着的垂直发射单元总数更是突破了5200个。 哪怕是那个还在被成本超支和交付延期搞得焦头烂额的美国,这一年也就勉强憋出来2艘主力舰,我们新增的那400个垂发单元,差不多直接等于他们3艘阿利·伯克级的总和。 甚至有个更有意思的数据,咱这5200个单元的存量,已经把北约13个成员国的总家底给超过去了,还要逼近美军的一半。 这种当面锣对面鼓的火力密度,让经常在东海那块空域活动的日本飞行员感受最深——那种P-3C巡逻机回去后必须反复回放录像,哪怕是笔记上那一连串关于“数据链引导”和雷达覆盖范围的潦草字迹,都透着一种无可奈何。 如果说海面上的钢铁是面子,那背后的经济账本就是让邻居们彻底冷静下来的里子。日本那边反应最有戏剧性,防卫白皮书里调子起得比谁都高,甚至不惜拿台海话题来试探红线。 结果呢?不仅中国海警在钓鱼岛那种月均超过25天的常态化巡航让他们靠近不得,真金白银的损失更是让经济学家们直冒冷汗。 旅游提醒一出,由于此前不负责任的言论,经过测算可能直接蒸发掉2.2万亿日元的收入,这对于潜在增长率只有0.6%的日本来说,差不多就是直接把未来砍了一半。 反观韩国人就精明多了,当首尔的官员们看着那个占比超过40%的半导体出口数据,再看看上海工厂里重新抬头的订单曲线,立刻就明白该怎么选了。 本来还要跟着起哄搞技术限制,结果转头就搞起了赴华免签,仁川机场增加的那些飞往中国的航班,就是他们面对现实的最真实写照——谁也不会傻到为了所谓的面子,把支撑自己汽车产业链和最大出口市场的金主给得罪了。 更让对手感到一种“深层无力感”的,其实不是我们又造了多少艘船,而是这种爆发力背后的逻辑。 我们这1.66万亿的军费看着不少,可也就占GDP的1.3%,远没到美俄那种拖累经济的地步。但这背后是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所有工业门类的制造业体系在做支撑,制造业增加值可是美国的近三倍。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新能源车的电池技术能顺滑地给坦克用,民用无人机的飞控稍微改改就是军用标准,这种军民融合的高效转化,才是真正的“大杀器”。 以前美国航母习惯了想来就来,现在被东风-21D和东风-26逼到几千公里外徘徊,与其说是技术上的封锁失败,不如说是被一套完整的工业文明体系给“破防”了。 当歼-20在空中甚至能压过F-35一头,当量子雷达把隐形战机照得无处遁形时,某些国家才恍然发现,几十年建立起来的那套霸权逻辑,早就在我们的钢材产量和芯片迭代中,碎了一地。 信息源:《中方强硬反制,打击日右翼嚣张气焰》上观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