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PI《关键技术追踪》:中美科技研究正快速脱钩--- 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

地缘经济 2025-11-26 17:27:50

ASPI《关键技术追踪》:中美科技研究正快速脱钩--- 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的最新分析显示,中美及其盟友之间的关键技术科研合作正在加速脱钩。过去十多年出台的限制政策正在产生明显效果。 研究显示,中美科技合作在2019年达到峰值,随后明显下滑。美国仍是中国最大的科研合作伙伴,但合作强度正回到2005年的水平。转折点与美国启动“中国行动计划”等关注科研安全的政策同步,而随着与美合作减少,中国加强了与巴基斯坦、沙特、伊朗等伙伴国的科研联系。 美国三届政府都延续了限制合作的趋势。拜登政府重新谈判中美科技协议、收紧合作范围,而国会也推动恢复“中国行动计划”,强调防范知识产权和科研成果被转移至中国。 ASPI统计分析了700万篇论文,数据表明中国科研产出从2005年全球占比13%增至近40%,其在全球科技体系的中心地位使其国际合作长期增长,但自2019年开始反转。 合作强度的变化: 调整研究总量后,中美合作的下降更为显著。 巴基斯坦从几乎零合作跃升为中国最密切合作伙伴之一,在纳米材料等领域合作尤为突出。 沙特、白俄、伊朗等国也大幅提升与中国的合作强度。 俄罗斯在经历短暂下滑后,自2010年代后期显著回升。 西方逐步收缩对华科研合作: 澳大利亚自2018年起强化研究安全审查,涉及中国合作项目的资金从2019年的9000万澳元降至2024年的3300万。 英国自2021年推进对中科研关系全面审查,与中国合作的科研经费几乎归零(从2016年的1.12亿英镑降至2022年的40万)。 新西兰虽对华相对温和,也在2023年调整科技合作范围,剔除纳米技术和超导等敏感领域。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 意大利因本国科研资金短缺,自欧债危机后逐渐加深与中国的合作,被视为中国“科研国际化战略”典型案例。 全球科研版图的重组: ASPI将各国分为“三类”:中国的战略伙伴(俄、巴基斯坦等)、竞争者(美、日、英)以及“中间国家”。数据显示,自2016年起,中国的科研合作对象明显“去西方化”,向战略伙伴和中间国家倾斜。 这一趋势意味着: 西方如果持续脱钩,可能不仅失去中国科研成果,也失去对全球技术发展方向的影响力。 要避免科技体系彻底分裂,西方需要在可信网络、共享标准和技术分工基础上重塑合作模式,而不仅仅是“脱钩”。 飞扬军事超话 烽火问鼎计划

0 阅读:2
地缘经济

地缘经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