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军人员参观歼-16,机舱重地我军不给随便看 近日,越南国家电视台QPVN中文频道播出一段画面,参加第四届中国—东盟中青年军官友好交流活动的越南人民军代表团,日前在我军代表的陪同下,参观了我军的歼-16重型战斗机和“飞豹”歼击轰炸机(歼轰-7)等现役机型。 歼轰 - 7 随便摸随便看,座舱里的仪表盘、操作杆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可歼 - 16 别说进座舱了,连机身编号都用国旗盖得严严实实。 歼轰 - 7 为啥能这么大方敞开了给人看?这战机咱们都叫它 “飞豹”,1998 年就定型服役了,到现在快三十年了,算是空军里的 “老大哥”。 它当年确实是顶梁柱,能挂 6500 公斤弹药,带的 YJ-8 反舰导弹能打一百多公里,雷达看海上目标能到 175 公里远,在东海、南海的巡逻任务里立过不少功。 但再好的装备也有 “保质期”,放到现在,歼轰 - 7 的技术早就不是什么秘密了。它的航电系统还是传统的串列座舱布局,前座开飞机后座管武器,那些机械仪表盘和物理开关,跟现在的先进战机比差了一代不止。 而且这战机从来没出口过,不是因为多先进,反而是因为核心技术已经跟不上新需求,现在主要用来做飞行员训练、低强度巡逻这些活儿,让它跟越南军官见见面,既能展示诚意,又不用担心泄密,何乐而不为? 可歼 - 16 跟歼轰 - 7 比,保密级别自然天差地别。这战机 2011 年才首飞,现在是空军的绝对主力,列装数量都突破 450 架了,比歼 - 20 还多,能跟隐身战机配合作战。 光看数据就知道有多厉害:载弹量 12 吨,相当于一架中型轰炸机,12 个挂点里 6 个能挂重型弹药;机内燃油就有 9 吨多,不用挂副油箱就能飞 1500 公里,彻底解决了歼轰 - 7 “要飞得远就少带弹” 的难题。 最关键的是它的 “脑子” 和 “眼睛”—— 有源相控阵雷达,用的是氮化镓组件,能同时识别多个目标,探测距离、精度和抗干扰能力,比苏 - 27 的老雷达强了不止一个档次。 还有电子战能力,专门的歼 16D 型号能挂干扰吊舱和反辐射导弹,本事跟美国最先进的 “咆哮者” 电子战机平齐,这可是苏式战机老平台想都不敢想的。 为啥座舱不能随便进?现代战机的座舱根本不是简单的驾驶舱,那是整个作战系统的 “神经中枢”。 就像咱们看歼 - 35、歼 - 20 的座舱曝光图里显示的,现在的战机都是大尺寸多功能显示屏,没有一堆杂乱的仪表盘,所有武器控制、导航、通信系统都整合在上面。 歼 - 16 的座舱里,雷达怎么调参数、导弹怎么锁定目标、数据链怎么跟预警机和航母传信息,这些界面和操作逻辑全是核心机密。 要是让越南军官凑过去看一眼,哪怕只是屏幕上的菜单布局,对方的情报人员都能分析出我们的作战流程和技术短板。 再说说那个被国旗遮住的编号,这里面的门道也不少。战机编号看似就是个数字,其实藏着部队归属、生产批次的关键信息。懂行的人一看编号,就能算出这支部队装备了多少架歼 - 16,甚至能推断出部署方向。 有人可能觉得 “都是友好交流,不至于这么设防”,可看看其他国家怎么做的,就知道这是国际惯例。 俄罗斯的苏 - 57 隐身战机 2010 年就首飞了,直到 2025 年想卖的时候,才舍得公开内置弹舱的画面,之前十五年里连弹舱长什么样都藏着掖着。 美国更不用说,F-22 战机服役这么多年,除了盟友国的核心人员,外人连靠近座舱的机会都没有,更别说进去参观了。 就连咱们出口的歼 - 10CE,虽然在航展上随便看,但核心的雷达参数和电子战系统细节,从来没对外公开过。军事交流讲的是 “对等” 和 “底线”,友好归友好,核心机密绝不能当人情送。 歼轰 - 7 随便看是因为 “老当益壮但无密可保”,歼 - 16 藏着掖着是因为 “正值壮年且身怀绝技”。这种区别对待,既不是对越南有意见,也不是咱们小家子气,而是军队保密工作的基本操作。 国家安全这根弦,什么时候都不能松,哪怕是在友好交流的场合,该守的底线必须守住。 那些说 “没必要这么较真” 的人,根本不懂军事保密的重要性 —— 当年多少技术泄密案,都是从 “看一眼没关系”“说一句不打紧” 开始的。 所以说,越军参观歼 - 16 时座舱不让随便进,编号用国旗遮住,这非但不是什么 “不友好” 的表现,反而是咱们军队专业、负责的证明。 既展现了中国 — 东盟军事交流的诚意,又守住了国家安全的底线,这种张弛有度的做法,才是大国应有的风范。 毕竟,真要维护友好关系,靠的不是无底线的妥协,而是彼此对对方核心利益的尊重 —— 越南自己的先进装备,难道会随便让外人看座舱吗?答案显而易见。 机舱重地不让随便看,这背后藏的是对国家安全的绝对守护,每一个中国人都该理解,更该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