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陈怀民击落了一架敌机后,被另外5架敌机包围,见突围无望,他撞向日本战

浩漫晨晨 2025-11-28 13:49:04

1938年,陈怀民击落了一架敌机后,被另外5架敌机包围,见突围无望,他撞向日本战机,以身殉国。24天后,女友跳江殉情! 那年4月29日,武汉上空爆炸声不断。22岁的中国飞行员陈怀民刚击落一架日军战机,就被5架敌机围住。他的 I-152 战斗机多处中弹,操纵杆完全失灵。 操纵杆掰不动的那一刻,陈怀民没有慌!他摸了摸胸口口袋里女友余学君的照片,耳边还响着出发前的约定:“等打跑鬼子,我就娶你!”可眼下,战机油箱已经漏油,机翼上的火光越来越旺,日军战机还在疯狂扫射。 他不是没想过跳伞!座椅下的降落伞完好无损,只要拉动拉环,就能跳出火海。可抬头望去,武汉长江大桥上空,战友们还在和数十架敌机缠斗,地面上的百姓正忙着躲避轰炸,日军的嚣张气焰,岂能容忍? “狗日的鬼子,想让我投降?做梦!”陈怀民嘶吼着,猛地推满油门,战机像一支离弦的箭,朝着最近的一架日军战机冲了过去。“轰”的一声巨响,两架战机在空中相撞,化作一团火球,直直坠向长江江面。 消息传到地面,正在机场等待的余学君瞬间瘫倒在地。她攥着陈怀民送她的丝巾,一遍遍喊着“怀民”,眼泪哭干了,就坐在机场跑道旁等,从日出等到日落,直到战友们把陈怀民的残骸从江里打捞上来——那是一块染血的战机碎片,上面还粘着他口袋里照片的一角。 余学君没有哭天抢地,只是默默收拾了陈怀民的遗物:一件洗得发白的飞行服,一本写满战术笔记的本子,还有那半张被烟火熏黑的照片。她每天都去江边,对着江水说话,就像陈怀民还在身边一样:“怀民,你击落的那架敌机,战友们都看见了,你是英雄!” 24天里,她把陈怀民的笔记翻了一遍又一遍,上面的每一句话都刻进了心里:“身为空军,保家卫国是天职,就算粉身碎骨,也绝不后退!”她知道,陈怀民是为了国家牺牲的,可这份深入骨髓的爱,让她无法独自活下去。 5月23日那天,余学君换上了陈怀民最喜欢的蓝布旗袍,抱着完整的照片,一步步走到长江边。江风吹起她的长发,她对着江面轻声说:“怀民,我来陪你了,来生我们还做战友,一起打鬼子!”说完,她纵身一跃,江水瞬间吞没了她的身影。 没人知道,陈怀民和余学君的爱情,是在战火中淬炼出来的。1937年淞沪会战,陈怀民击落3架敌机后战机受伤,迫降在农田里,是路过的余学君救了他。两人相处的日子里,聊得最多的不是儿女情长,而是如何赶走侵略者。 当时中国空军的战机数量还不到日军的十分之一,飞行员更是稀缺,每一次起飞都可能是诀别。陈怀民的哥哥早已在空战中牺牲,他明知危险,却一次次主动请战,余学君从没有阻拦,只是每次都默默为他准备好干净的飞行服,在他出发前说一句“注意安全”。 他们的爱情,没有花前月下的浪漫,却有着“为国捐躯,生死与共”的壮烈。陈怀民的撞机,撞碎的是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在此之前,日军一直吹嘘自己的空军天下无敌,可陈怀民用生命证明,中国人的骨气,比战机更坚硬! 余学君的殉情,不是软弱,而是对爱情最忠贞的坚守,更是对侵略者最无声的反抗。她用生命告诉世人,中国人不仅有保家卫国的英雄,更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骨气! 后来,人们在长江边找到了余学君的遗物,那本陈怀民的战术笔记上,被她密密麻麻写满了“打鬼子”三个字。武汉百姓为他们立了衣冠冢,墓碑上刻着:“空战英雄陈怀民,烈女余学君,生死相依,为国捐躯”。 那个年代,有太多像陈怀民和余学君这样的年轻人,他们把青春和生命献给了国家,用爱情和热血诠释了“家国大义”。他们的故事,不该被遗忘,因为正是这些普通人的牺牲,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安宁。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0
浩漫晨晨

浩漫晨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