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佤族头人拉勐被邀请到北京观礼,主席一见到他,就问:“听说你们佤族有人头祭的习俗,能不能不用人头,用猴头、老鼠头来替代,你看行不行吗?”,结果被他拒绝了。 1950年那会儿,新中国刚挂牌成立,啥都得从头开始搞。在咱大西南的阿佤山旮旯里,佤族朋友们还过着挺原始的日子,好多老掉牙的风俗习惯,特别是那个“人头祭”,听着都让人肝颤。俗话说得好,老习惯难改嘛,这些老传统虽然根深蒂固,但跟新时代有点儿水土不服。 就这么个节骨眼儿上,佤族的大当家拉勐收到了北京的请柬,邀请他去参加国庆大典看热闹。 到了那天,天安门广场红旗招展,拉勐大哥从云南西盟县千里迢迢赶来,站在观礼的高台上,眼睛瞪得溜圆,紧盯着国旗往上升。他那一身佤族的传统打扮,披着兽皮,挂着长刀,简直就是个行走的风景线。 一见面,毛主席挺和蔼地跟他聊起了人头祭的事儿,还开玩笑说:“要不咱试试用猴头或者鼠头代替一下?或者更霸气点儿,虎头咋样?”拉勐一听,琢磨了一会儿,然后摇了摇头,一脸严肃地说:“老祖宗留下来的规矩,不能随便动。木依吉神讲究的是真家伙,要不祭祀就白搭了。”这一回答让现场变得有点闷,不过毛主席没生气,反而笑眯眯地跟拉勐说:“你回去跟大伙儿合计合计,找个既文明又跟得上时代步伐的法子。”拉勐心里明白,这对话可不是随便聊聊,简直就是佤族老传统和新时代的“撞车大赛”。他心里头那叫一个纠结:一边是不想扔掉老祖宗留下来的信仰;另一边又琢磨着,要想佤族不穷不落后,得跟上国家发展的节奏。 从北京溜达到家门口,拉勐立马变身“文化大使”,在寨子里头传经送宝,讲新思想,让大家别再搞猎头祭祀这些老掉牙的东西了,但佤族文化的好东西得留着。几年后,再聊起这段经历,拉勐感慨万千:“时代这趟车开得太快,咱也得踩油门跟上,不过根儿上的东西,可不能丢。”这话,简直就是佤族换新颜的生动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