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消息,外交部发言人日前宣布,中方高层将于5月9日至12日访问瑞士期间,与美财长贝森特举行会谈。选在第三国进行,足以说明当前中美贸易关系的紧张程度,以及双方缺少足够的政治互信。
那么问题来了,为了敲定这场会谈,中美之间是谁先打的电话?又是哪一方更需要这场会谈?只要弄清楚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就能够大致判断当前中美贸易战的真实情况。而这两个问题,从美财长贝森特近期的行程以及他接受采访时的表态,就能得出答案。 据观察者网报道,当地时间5月6日,贝森特在接受媒体采访,被问及中美谁先给对方打的电话时含糊其辞,竟然声称“没有谁先打电话”,这显然是在回避。而以特朗普团队的一贯风格,如果真的是中方先打的电话,恐怕贝森特就会大肆宣扬“胜利”,并以此施压其他国家,尽快对美方做出妥协。 贝森特没有正面回答,极有可能就是美方先打的电话,只是碍于颜面不愿意公开承认。我外交部、商务部日前在谈及中美经贸磋商情况时也表示,美方近期频繁主动寻求与中方接触,中方正在进行评估。这也间接说明,电话是美方先打的。
另外,这场会谈,中美各自的期待,以及行程安排,也暗藏着不少信息。根据我外交部的介绍,这次中方高层的欧洲之行,并不是专程为了和美方会谈,期间还要访问瑞士和法国,与相关国家举行财金对话。也就是说,和贝森特会谈只是顺便的事。 而根据美财政部官方公布的信息,贝森特这次欧洲之行,除了访问瑞士之外,没有其他安排,而且还是就前不久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组织春季会议期间举行的会晤,进行后续讨论。直白点来说,就是没啥聊的,更像是专程跑一趟瑞士,和中方见上一面,谈谈关税问题。
对于这场即将到来的会谈,中方也是早早的就定下了基调。我商务部在介绍相关情况时表示,中方在对美方信息进行了认真评估,以及在全球期待、中方自身利益以及美国业界和消费者呼吁的基础上,同意和美方接触。 “接触”而不是“谈判”,其实就是这次会谈的基调。既然美方愿意专程跑一趟和中方见上一面,中方也不好拒绝。“接触”的意思,其实就是看美方的表现。如果美方真有诚意,那么接触就会有后续,如果美方还是执迷不悟,不愿拿出任何实际行动,那么接触之后大概率也就没有后续了。
而且为了提防美方耍小心思,借这次接触的机会再次散播“中美达成协议”“取得谈判成果”之类的谣言,中方在介绍时还刻意强调。中方不会牺牲自身利益,也不会牺牲国际公平正义。中方注意到一些经济体也在和美方谈判,需要强调的是,绥靖换不来和平,妥协得不到尊重。 这番话就是说给国际社会听的,意在告诉各国,中方绝不会做出任何妥协让步,会谈前后中方的立场都不会变,如果美方事后造谣歪曲事实,各国要仔细辨认,不要上了美国的当,在关税问题上向美方无底线的妥协。
总的来说,现在着急的一方不是中国,而是特朗普政府。巨大的债务压力、可能出现的供应链混乱以及通胀压力等,致使特朗普不得不接受现实,承认中美当前的高额关税不可持续。真要长期耗下去,损失最大的一定是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