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觉得,要是中国在俄乌冲突初期选边站,支持俄罗斯,现在说不定就会陷入美俄联合施压的困境。但这种想法,其实是被西方舆论带偏了节奏。 回顾过去三年,中国始终坚持中立,这可不是 “骑墙”,而是下了一步妙棋。想想看,俄乌刚开战的时候,西方一顿制裁猛如虎,就是想把俄罗斯经济搞崩,让其国内乱套。但俄罗斯不仅挺住了,还展现出不小的韧性,为啥?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中国没跟着西方走,一直和俄罗斯做正常贸易。西方企业从俄罗斯撤了,中国企业马上顶上,2024 年中俄贸易额突破 1.74 万亿人民币,能源合作更是关键 —— 中国进口俄罗斯 1.085 亿吨石油、310 亿立方米天然气,实实在在给俄罗斯的财政撑了腰。要是那时候中国断了贸易,俄罗斯日用品、零配件供应都得断档,经济和民生肯定顶不住,哪还能撑到现在? 反过来想,如果中国不但不帮俄罗斯,还去支持乌克兰,给对方提供大量装备和技术,战场局势会怎样?中国制造能力有多强大家都知道,2024 年中国军工产值占全球 38%,年产炮弹超 200 万发、无人机 50 万架,这种量级的支持一旦上去,俄乌局势大概率会翻天。但中国没这么做,为啥?因为我们从历史里吸取了教训。冷战时期,美苏在各地搞代理战争,战火一烧就是几十年,平民遭老罪了。中国不想让俄乌变成下一个这样的地方,不想让更多人受苦,这种克制,是大国的担当。 再说美俄联手对付中国,这基本就是西方的话术。从利益上看,俄罗斯 2024 年对华能源收入占财政 27%,依赖中国市场;美国呢,还制裁着俄罗斯 3000 亿美元海外资产,这俩国家根本尿不到一个壶里。从历史上看,苏联解体后,美国立刻对俄罗斯搞 “休克疗法”,信任早没了,哪能真正联手?最近所谓的 “美俄秘密会谈”,说白了就是美国想借乌克兰问题施压中国,俄罗斯心里清楚,现在能在经济上帮衬自己的,还是中国。 中国坚持中立,本质上是为了守住战略主动权。不选边站,既避免了和俄罗斯一损俱损,也没被西方牵着鼻子走。咱们还能借此稳定全球供应链和能源安全,对自己、对世界都有好处。就像那首小诗说的:“风吹东西变,云起未曾闲。棋局千重路,自稳更人间。” 国际局势风风雨雨,中国不跟着别人的节奏乱走,稳住自己,就是在复杂的国际棋局中走出了一条高明的平衡之路。这种中立,不是妥协,而是源自对历史规律的深刻理解和对自身道路的坚定自信,是真正的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