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军方媒体报道,中国的霹雳S型空空导弹已经问世,2020年立项历经5年2025年终于研制成功,它的成功打破了空空导弹只能射程500公里的神话。 就连美国最新的E3空空导弹,计划2025下半年进行试射E3,射程只有450公里。反观中国S型号射程达到惊人的800公里,我国3000预警机用的是双项雷达综合体预警范围,美军界震惊,让人胆寒。 要说霹雳-XX的800公里射程到底有多夸张?看看美军的“家底”就明白了。他们最新的AIM-260导弹折腾了十年,到2025年还在测试阶段,射程勉强摸到300公里门槛。 这差距就像拿狙击枪跟弹弓比划——人家导弹刚飞出机场,霹雳-XX都能从上海打到南京了。 不仅如此,,霹雳-XX用的还是全球独一份的斜爆轰发动机,普通航空煤油当燃料,燃烧效率比传统发动机高1000倍,燃烧室还缩小了85%。 这意味着歼-36隐身战机的肚子里能塞两枚,飞出去跟“幽灵”似的,等美国雷达发现时,导弹都快怼脸上了。 而美国同行的窘境也有目共睹:AIM-260为了塞进F-35的弹舱,把弹径削到178毫米,结果燃料装得少,末端速度只有900米/秒,碰上高机动目标只能“干瞪眼”。 霹雳-XX用9马赫的速度俯冲时,弹头表面温度超过1200℃,靠“范纳米”复合材料和等离子体天线技术硬扛下来,这材料技术要是拿到民用市场,估计手机厂商得抢破头。 但最让美军头疼的是,霹雳-XX的AI末段制导能自主识别目标,就算E-3预警机开足电子干扰,导弹也能像“认准骨头的猎犬”一样咬死目标。 霹雳-XX的恐怖之处,还在于它不是单打独斗。中国空警-3000预警机的双面雷达能在600公里外锁定F-22,配合北斗卫星和无侦-8无人机,直接把战场变成“透明鱼缸”。 美军E-3预警机的探测范围才500公里,在霹雳-XX面前就是“瞎子摸象”——这边刚发现中国战机,那边导弹已经飞过来了。 还有“A射B导”战术更狠:歼-20发射导弹后直接撤离,由无人机接力制导,美国飞行员连“还手”的机会都没有。 这种体系优势在实战中已经验证过。2025年5月,巴基斯坦的歼-10CE用霹雳-15E在135公里外击落印度“阵风”战机,残骸里的有源相控阵雷达让美军后背发凉——他们的AIM-120D还在用脉冲多普勒雷达,电子战里就是“睁眼瞎”。 现在霹雳-XX把射程翻倍,等于把美军的预警机、加油机、轰炸机全划进了“死亡圈”。 美军F-35的隐身优势在800公里外毫无意义,B-21轰炸机还没进入投弹区,就可能被导弹从云端捅下来。 霹雳-XX的“黑科技”,还藏在那些看不见的地方。它的斜爆轰发动机能在60公里高空打水漂式滑行,利用稀薄空气减少阻力,这招让美国军工专家直呼“作弊”。 讽刺的是,美国为了追赶,居然打算把AIM-260的射程“吹”到450公里,但测试数据显示实际只有300公里,这操作跟“皇帝的新衣”没啥两样。 霹雳-XX的出现,彻底改写了西太平洋的游戏规则。美国航母战斗群的防御半径原本是1000公里,现在霹雳-XX从陆基发射就能覆盖整个菲律宾海,航母躲到关岛都不安全。 中国在稀土加工和芯片制造上的优势,让导弹产能像“下饺子”一样——美国AIM-260一年只能造几百枚,中国霹雳-XX的生产线已经三班倒了。 这种技术代差正在引发连锁反应。日本自卫队紧急要求采购美国“游隼”导弹,但那玩意儿射程才200公里,连霹雳-XX的“零头”都不够。 印度更惨,花大价钱买的俄罗斯R-37M导弹(射程400公里),在霹雳-XX面前就是“玩具枪”。 美国智库现在讨论的,已经不是“如何反制”,而是“如何止损”——毕竟在800公里射程面前,任何战术都显得苍白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