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要是能吃上桃子就好了”,1975年,周总理病重时,突然想吃桃子。周恩来身边的工

“要是能吃上桃子就好了”,1975年,周总理病重时,突然想吃桃子。周恩来身边的工作人员郑淑云火急火燎地跑到菜市场,寻找售卖桃子的商贩。但当时天寒地冻,国家又没有放开市场,大冬天去哪里买桃子。 1975年冬,周恩来病重,躺在医院病床上,突然说想吃桃子。这句话让身边人愣住了,寒冬腊月,哪来的桃子?工作人员郑淑云急忙跑遍北京菜市场,寻找这不可能的果实。 周恩来1898年出生于江苏淮安,家境清贫,自小随伯父辗转求学。1913年考入天津南开学校,成绩优异,展现出过人的才华。1919年投身五四运动,组织觉悟社,结识邓颖超,开始革命生涯。赴法留学期间,他加入共产主义小组,坚定信念。 回国后参与北伐、抗日和解放战争,协调国共关系,运筹帷幄。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国务院总理,主持国家建设,推动农业、工业和外交发展,深入基层,关心民生,深受人民爱戴。长期操劳让他积劳成疾,1972年确诊膀胱癌,病情逐渐加重。 1975年冬,北京物资紧缺,市场冷清,冬季水果更是难得。周恩来因膀胱癌住进解放军305医院,身体极度虚弱,常常整日不进食。邓颖超守在病床前,忧心忡忡。一天,周恩来短暂清醒,嘴唇干裂,低声说想吃桃子。邓颖超愣了一下,立刻叫来工作人员郑淑云,叮嘱她无论如何要找到桃子。郑淑云裹上军大衣,冒着寒风跑向菜市场。市场上只有白菜、萝卜等冬令蔬菜,商贩们摇头表示无桃可卖。郑淑云不死心,跑遍几条街巷,询问每个摊位,甚至路人,都一无所获。 她转进一条窄巷,发现一家小商店,柜台上摆着两瓶蒙尘的桃罐头。郑淑云喜出望外,付钱买下,匆匆赶回医院。邓颖超接过罐头,舀出桃肉喂给周恩来。他看到罐头,微微点头,吃了几口,嚼得很慢。病房里安静无声,护士低头忙碌,不敢打扰。邓颖超却陷入沉思。周恩来从不提无理要求,深知冬日无桃,为何突然说想吃桃子?她回忆起抗战时期,国民党消极抗战,保存实力,胜利后却急于抢占城市。毛泽东曾讽刺他们打仗时躲在山里,打完仗下山摘桃子。周恩来对此印象深刻,常在会议上提及。 “桃子”二字,实则寄托了周恩来对国家统一的心愿。1975年,蒋介石病逝,台湾问题再次成为焦点。周恩来毕生致力于国家统一,台湾长期孤悬海外是他未了的心病。他病中提及桃子,实为担忧台湾局势,盼望国家早日统一。邓颖超喂完桃肉,静静守在床边。周恩来吃下几口后,闭上眼睛,呼吸渐缓。他的身体已到极限,1976年1月8日去世,享年78岁,未能见证国家完全统一。邓颖超继续为革命事业奔走,直至1992年逝世。 周恩来的遗愿如那罐桃肉,留在历史长河中,激励后人。他的奉献精神和对国家统一的执着追求,成为无数人前行的动力。病中的一句“桃子”,不仅是个人愿望,更是时代重担的缩影。

评论列表

阿白
阿白 5
2025-07-22 16:47
泪目
算命先生
算命先生 5
2025-07-22 21:42
台湾一定如你所愿,顺利回归祖国!
用户18xxx45
用户18xxx45 2
2025-07-23 00:20
周总理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