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日本首相石破茂宣布辞职!   7月23日,日本首相石破茂的政治生涯迎来重大转折,

日本首相石破茂宣布辞职!   7月23日,日本首相石破茂的政治生涯迎来重大转折,其向外界透露将在8月结束前正式表明辞职意向,这一消息瞬间引发国内外广泛关注。而这场政治地震的震源,可追溯至7月20日的参议院选举。   自民党与公明党组成的执政联盟遭遇历史性溃败,未能获得过半数席位,自1955年建党以来首次沦为“参众两院少数政权”。此次选举失利成为压垮石破茂政权的最后一根稻草。   选举结果揭晓后,自民党内迅速掀起“逼宫”浪潮,最高顾问麻生太郎直言“不允许石破茂继续留任”,年轻议员发起签名运动要求召开紧急会议讨论其去留。与此同时,共同社民调显示,石破茂内阁支持率暴跌至22.9%,51.6%的受访者认为其应引咎辞职。   面对空前压力,石破茂的去留经历了戏剧性转折。选举次日,他在记者会上虽对结果致歉,但坚称将继续执政以应对日美关税谈判等紧迫事务。   然而,随着自民党内部批判声浪持续高涨,包括前首相菅义伟、岸田文雄在内的高层接连施压,最终迫使石破茂改变立场。   有分析指出,其最初否认辞职的表态,或是试图通过完成美日贸易协议为自己争取政治缓冲空间,但协议签署后日元汇率波动及民众对协议内容的强烈不满,彻底打破了这一幻想。   这场政治危机的深层根源,在于石破茂政权未能有效应对国内经济民生困境。连续数月的物价高涨、实际工资下滑,以及内阁应对措施的不力,使民众对执政党的信任根基崩塌。   尽管石破茂在选前推出每人2万日元现金补助,但被批评为“撒钱买票”,未能触及问题本质。此外,自民党内部的腐败丑闻和政治献金问题,进一步削弱了其执政合法性。   在国际层面,美日贸易协议的签署本被视为石破茂的“外交成果”,却成为加速其下台的催化剂。协议规定日本向美国开放汽车、大米市场并承诺5500亿美元投资,被舆论抨击为“新广场协议”,引发国内产业界强烈担忧。   尽管石破茂试图以“维护国家利益”为协议辩护,但民众普遍认为其牺牲了本土经济利益以换取短期政治妥协。而随着石破茂的政治生涯进入倒计时,自民党内部围绕继任者的博弈已悄然展开。   前首相岸田文雄凭借外交经验和派系支持,被视为热门人选;而去年与石破茂竞争总裁职位的高市早苗,也被传有意卷土重来。无论最终谁接掌政权,摆在新首相面前的,将是修复自民党分裂局面、重建民众信任、平衡美日关系等一系列严峻挑战。   这场政治震荡不仅标志着石破茂时代的终结,更预示着日本政坛将进入一段充满不确定性的调整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