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上海一男子发现一航空公司有推销活动,只要飞往贵州,就能以1499元买6瓶茅台。男子一个月连飞60趟,买了304瓶茅台。正当羊毛薅得正起劲的时候,航空公司却突改规则,拒绝他购买。男子不服起诉对方,法院判决出人意料! “我花了几万块机票钱,凭本事买的茅台,凭什么不给我?”李先生(化名)对着机场的工作人员愤怒地说道。他的声音引来不少旅客侧目,可李先生哪里管得了这些,只是想拿到自己的东西。 2019年11月期间,某航空公司开启了一项“乘机购酒”的特色活动。该活动面向航空公司会员推出,规则是会员若乘坐从贵州出发或抵达贵州的航班,持每张登机牌就能够预约购买6瓶价格为1499元的53度飞天茅台。 要知道当时飞天茅台单瓶的市场零售价已突破3000元/瓶,巨大的差价让李先生嗅到了商机。 李先生迅速行动,一个月内疯狂往返上海与贵阳,累计飞行60余次,成功购得304瓶茅台。按照市场价计算,这批酒价值近百万,而他仅花费不到50万(含机票成本),利润可观。 然而,就在李先生准备继续薅羊毛时,航空公司突然修改规则,新增每日预约数量有限,不保证成功的条款。11月23日后,他购买的13张机票均未能成功预约茅台。 “这不是玩不起吗?”李先生无法接受。他算了一笔账,每张机票近2000元,若不能兑换茅台,相当于白白损失2万多元。航空公司则解释,活动初衷是吸引正常旅客,而非“专业套利”人士。 双方争执不下,最终对簿公堂。一审法院认为,航空公司新增的“不保证成功”条款属于不公平的格式条款,判决其向李先生交付52瓶茅台(按新规则计算)。但航空公司不服,继续提出上诉。 二审法院(上海一中院)改判,认定航空公司有权调整规则,驳回李先生诉求。主审法官唐春雷指出:“航空运输合同的主旨是运送旅客,购酒只是附加权益。李先生已成功购买304瓶,远超普通消费者需求。” “规则说改就改,信任说没就没。”李先生的遭遇引发网友激烈讨论。支持航空公司的一方认为:“一个月飞60次,明显是钻空子,不是正常消费。”而支持李先生的网友则反驳:“规则没写限制次数,凭本事赚钱有什么错?” 这场争议背后,折射出商业促销活动的边界问题。近年来,类似“乘机购茅台”“电商抢茅台”的活动屡见不鲜,但往往因规则漏洞引发纠纷。 信息来源: 上海政法综治网|《一张机票可原价购买6瓶茅台,男子一个月内买了300多瓶还起诉航空公司》 文|何夕 编辑|史叔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