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让普京停火谈判,只有一个办法。
美国战争研究所:要是想让普京愿意停火和对话,唯一的方法就是给乌克兰足够的支持和所需的一切资源,同时让俄军在战场上遭遇一次重大挫败。
这话听起来直白,但确实点中了俄乌冲突的关键问题。
普京这个人大家都知道,打了将近两年,即便前线损失再大,他也没在公开场合表现出一丝退让的迹象。
去年赫尔松撤退的时候,俄军把桥梁炸得粉碎,还得对外说这是“战略性调整”,面子工作做得非常到位。
现在的情况是,乌克兰手里的武器还是不够用。
欧盟承诺的一百万发炮弹,拖了半年才送了不到三分之一。
美国的M1坦克刚送到前线,就被俄军的自杀式无人机炸了两辆,泽连斯基急得天天给拜登打电话,语气里全是催促更多装备。
这个时候谈停火,等于逼着乌克兰认输。
普京怎么可能同意?
他手里还有不少底牌没亮出来呢。
俄军最近在顿涅茨克又增加了三个机械化旅,导弹工厂三班倒赶工,连库存的老式苏联炮弹都翻出来擦干净拿去打仗了。
美国战争研究所的报告里有一组数据挺扎眼。
他们统计发现,俄军在巴赫穆特虽然伤亡惨重,但靠着不断增兵还是占据了优势,这种“逐步添兵”的方式看起来笨,却让乌克兰一直无法组织有效的反击。
要打破这个僵局,就得让普京觉得继续打下去不划算。
去年哈尔科夫大反攻那会儿,乌军一口气收复了几千平方公里的土地,俄军仓促撤退,那时候莫斯科确实有点松口,愿意坐下来谈粮食协议。
可惜后来西方援助没跟上,乌军后劲不足,谈判又黄了。
现在想复制这一幕,难度更大了。
俄军早就学聪明了,在前线修了三道防线,地雷埋得比地里的石头还密。
乌克兰要想打出一场大的胜利,光靠现有的装备根本不够。
他们需要更多的远程导弹,能直接打击俄罗斯本土的军火库;需要足够的战斗机,把俄军的轰炸机从头顶赶走;还需要足够的无人机,像去年那样炸掉黑海舰队,把俄军的后勤线搅得一团糟。
可这些东西,西方给得慢吞吞。
德国的豹2坦克吵了半年才放行,美国的ATACMS导弹藏着掖着,直到最近才敢给几枚射程短的。
这种“一点点给”的援助方式,让乌克兰始终处于“饿不死也吃不饱”的状态,别说打大胜仗,能守住现有阵地就不错了。
普京心里清楚得很。
他赌的就是西方的耐心先耗尽。
欧洲国家的民众反战情绪越来越高,美国国会里的共和党人天天吵着要减少对乌援助。
只要再撑几个月,乌克兰可能连炮弹都凑不齐,到时候别说谈判,恐怕只能眼睁睁看着俄军推进战线。
所以美国战争研究所才会说,没有别的选择。
要么就把压箱底的武器都给乌克兰,让他们能在顿巴斯或者扎波罗热撕开一个大口子,切断俄军的补给线,甚至威胁到克里米亚的安全。
要么就别指望普京会低头谈停火。
这种做法当然风险很大。
俄罗斯的核威慑不是摆设,真把普京逼急了,谁也不知道他会做出什么。
但现在的局面摆在那儿,想要轻松谈出个结果,简直不现实。
战场之外的事情也不能忽视。
俄罗斯的能源出口虽然受到制裁,但靠着卖给印度、土耳其,外汇储备反而比战前还多。
普京手里有钱,就能继续打下去。
乌克兰呢?
国库早就空了,全靠西方贷款撑着,拖得越久,谈判的底气就越弱。
说到底,想让普京坐上谈判桌,就得让他看到真正的失败。
这种失败不是丢几个小村庄,而是要伤筋动骨,让他觉得再打下去,俄罗斯的国力都会被掏空。
而做到这一点的前提,就是西方得彻底放开援助的阀门,让乌克兰有足够的力量打出一场决定性的胜利。
否则,一切都是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