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塔尔决定断掉对欧盟的液化天然气供应,这是欧盟自己作死的结果。 卡塔尔能源部长兼卡塔尔能源公司首席执行官萨阿德·本·沙里德·卡比致信比利时政府,称卡塔尔面临障碍,被迫停止对欧盟供应天然气。 按照欧盟的如意算盘,这套法规要求企业在供应链中排查人权和环境问题,还强制要求制定符合《巴黎协定》1.5℃目标的气候转型计划。 但卡塔尔能源部长卡比在信里说得明白:卡塔尔作为全球第三大LNG出口国,每年向欧盟输送的12%-14%天然气,相当于给欧洲“续命”的氧气瓶。 可现在欧盟却要在这瓶氧气里加“环保添加剂”,要求卡塔尔按照欧洲标准改造整个能源产业链,这就好比让骆驼在沙漠里穿皮鞋——既不合脚,还耽误赶路。 让卡塔尔火大的是,CSDDD里那条“企业必须制定气候转型计划”的条款。卡塔尔人直接在信里怼回去:“我们国家和能源公司都没打算近期实现净零排放。” 这话听起来有点糙,但却是大实话。作为人均碳排放量全球前三的国家,卡塔尔的经济命脉就是油气资源,让它在短期内转型,无异于让沙特王室改行卖新能源汽车。 讽刺的是,欧盟自己一边喊着减排,一边在俄乌冲突后疯狂进口卡塔尔LNG,2022年从卡塔尔进口的LNG量比2021年暴涨了58%。这种操作,卡塔尔人自然不买账。 从商业角度看,欧盟的法规对卡塔尔来说简直是“赔本买卖”。卡塔尔能源公司算了笔账:要满足CSDDD的供应链审查要求,得雇佣上千人专门处理文件,或者每年花数百万欧元外包审计。 这还不算完,欧盟要求的气候转型计划,意味着卡塔尔得投入巨资改造基础设施,而这些成本根本无法从欧洲市场赚回来。 卡比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直接放话:“如果因为遵守你们的法规损失5%的全球收入,我就不做欧洲生意了。” 这种硬气,背后是卡塔尔手里握着的王牌——它的LNG出口到亚洲的到岸成本不到4美元/百万英热,比美国便宜近一半,就算不卖给欧洲,转身就能在亚洲市场找到下家。 欧盟的“作死”还体现在政策的自相矛盾上。欧盟既嚷嚷着要摆脱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2022年从卡塔尔进口的LNG占比从7%飙升到32%。又用环保法规给卡塔尔套上枷锁。这种逻辑,连欧盟内部都看不下去。 搞笑的是,欧盟为了安抚卡塔尔,把CSDDD的生效时间从2027年推迟到2028年,还缩减了审查范围,但卡塔尔人根本不领情。 这场能源博弈的背后,是全球权力格局的重构。当欧盟还在纠结于环保法规的细枝末节时,卡塔尔已经通过“能源+金融”的组合拳,悄悄布局全球市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