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谈判在瑞典第三轮结束,美国把关税豁免又延长90天! 美国这招"延期大法"已经用了好几年了,每次谈判谈不拢,就把关税豁免期限往后推,这招看起来挺聪明,实际上暴露了美国的尴尬处境:既想用关税打压中国,又离不开中国制造的商品。 中国在这次谈判中表现得特别稳,美国那边变来变去,中国就坚持一个原则:要公平,美国人可能觉得奇怪,怎么这次不好使了? 其实道理很简单:现在的中国不是40年前的日本,不会因为美国的压力就轻易让步,中国有完整的产业链,有巨大的国内市场,还有"一带一路"的朋友圈,底气足得很。 这让我想起毛主席说过的一句话:帝国主义要是不讲理了,说明他们没办法了,看看现在美国的表现,一会儿加关税,一会儿又延长豁免,就像个没主见的人。 反观中国,该做生意做生意,该搞研发搞研发,一点没耽误,今年前三个季度,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还是接近3000亿美元,说明美国根本离不开中国制造。 有趣的是,就在中美谈判僵持不下的时候,其他国家都在悄悄和中国加强合作,东南亚国家说要跟中国搞数字经济,欧盟也推迟了对中国电动车的关税计划,这说明什么?说明大家都明白,跟中国做生意才是正道,搞贸易保护主义只会让自己吃亏。 这场贸易战打到今天,胜负其实已经很明显了,美国越打越被动,中国越打越从容,根本原因在于,现在的世界经济格局已经变了。 美国总觉得自己吃亏,其实是因为他们习惯了占便宜,以前靠着美元霸权和科技优势,美国在国际贸易中总是拿大头,现在中国发展起来了,要求公平贸易,美国就觉得受不了,这就像一个总是考第一的学生,突然有人跟他成绩差不多,他就觉得不公平。 但时代在变,中国靠的是实打实的制造业实力,是14亿人的大市场,美国想用老办法压制中国,结果伤到的反而是自己的企业,看看特斯拉、苹果这些公司,哪个不是靠中国市场赚钱?加关税最后买单的还是美国消费者。 中国现在走的路很聪明:你打你的,我发展我的,一边跟美国谈,一边跟其他国家做生意,一带一路、RCEP这些布局,都是在为未来做准备,这场贸易战教会我们一个道理:打铁还需自身硬,只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不怕别人使绊子。 说到底,贸易战的输赢不取决于谁嗓门大,而取决于谁的经济更有活力,谁的市场更开放,从这点来看,时间站在中国这边,美国现在最需要做的,不是想着怎么压制中国,而是好好想想怎么提升自己的竞争力,毕竟,靠耍赖是赢不了比赛的。
评论列表